民宿本是普通的住宅,有了设计,就注入了诗意和远方的情怀,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增添些许舒适和惬意。来看看这些民宿设计,或小隐于山林,或大隐于都市;或静谧禅意,或侠气古典;都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治愈系旋律,闲逸、温暖……
01
项目名称:鹞子落
项目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设计单位:大料建筑
项目位于北京怀柔水关长城附近的鹞子峪堡,院内屋檐沿建筑挑出,形成宽敞围廊,并将室内视野上下划分。上下二层小楼采用变化踏步尺度和造型的方法,借用传统屋架的方式,木头搭建的踏步,其间缠绕着一株枯朽的古树。渐渐老化的木头模糊了阶梯的边界,像一座倒塌房屋的废墟,下楼时需格外小心,无法轻易迈步落脚。正是因为“危险”的提示,使人们不得不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反而消解了跌落摔伤的顾虑。
“鹞子落”故意营造的“危险”体验,刺激了“安稳”的氛围,因此更加静,更加慢。室内家具尺度比较低矮,休息围坐的地方做下沉处理。放低姿态,换种视角,身体变化或可感知更多美好。
02
项目名称:庐里民宿
项目地点:宝鸡市太白县
设计单位:XL Design Atelier
建筑借“山”而造,赋予“山林漫步”的行走趣味。建筑外部的阶梯形式呼应山势的起伏,从高处俯瞰,三个尺寸不同的方形盒子错落叠搭,形成拾级向上的张力。一层盒子作为公共区域,二、三层盒子作为客房,另有第四个方形盒子放在二层露台,成为过渡空间。
旋转楼梯带来盘山而行的体验,二层露台的方形盒子东、西、北面各开一扇门,南面是大尺度的横向窗,顶部有天窗,提供全方位的观看视角,犹如山间的观景台。整体建筑以此为节点,承接转换不同功能的分布和交通动线,自然光线从不同形式的开窗漫入,多变的窗型完成山林画卷的框景,在建筑内移步换景,感受“山林漫步”。
公共区域通过镜子反光、玻璃隔墙和移动布帘,巧妙完成功能转换,整体的暗灰色调,红色与豆绿色搭配,氛围安静放松。客房的动线围绕中岛的床展开,完成休息区和卫生区的空间划分。混凝土、木材为主的材料,材质和纹理的变化丰富空间细节。
03
项目名称:江南·半舍轻奢美宿
项目地点:上海
设计师:青山周平
这家民宿浓缩了江南小镇的柔情似水,白色的墙面,深灰色的瓦片屋顶,勾勒出“半”与“舍”的禅意空间。
民宿由10幢独立别墅组成,用一层水泥板把建筑上下一切为二,体现“半”的含义。上面一半的每个房间是一栋独立的房子,白墙斜顶,注入绿色的庭院,极尽简约,仿佛是小小的江南村落。下面一半是共享的室内空间,天井、庭院、影音室、书吧、茶室等,也有独立的居住房间,实现了民宿的功能。
室内设计化繁为简,大面积的留白,非常清爽,又给人宽广的想象空间。窗外的郁郁葱葱引入室内,一派自然景象。小而精的餐厅,木质的色调搭配绿植,简单又温馨。
04
项目名称:稻下民宿
项目地点:成都市邛崃
设计单位:北京琰启室内建筑设计
远远看去,稻下民宿像玉石镶嵌在沃野之中。斜屋顶和小青瓦,雨水会顺着瓦片之间的低洼缝隙顺流而下,滴答落地。就地取材的木梁、夯土墙,体现川西民居特点,墙面的细孔缓解室内的闷热潮湿。
竹林高低起伏、稻田风起律动的情景被抽象归纳,作为古典林盘的美学基因,在新建筑上继续生长。庭院与竹林相伴,可触摸清风雨露,可仰望天空白云无限延展。院子的方形开口犹如一个摄像框,将时空定格。而框里是时刻流动的大自然,如果幸运还能看见鸟儿闯入镜头。
自然光穿过花砖墙流入室内,被切割成一颗颗“小钻石”。光线散落于整个书吧,引导空间的统一和秩序感。细微处,坚硬的黑色石材结合手感丰富的粗糙纹理,既冲突又和谐。镂空的隔断通透开阔,也是对在地文化的艺术映射。
05
项目名称:东山瑞相院民宿改造
项目地址:苏州市东山镇
设计单位:苏州右见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整体采用自然包裹的设计手法,建筑外立面用黑色碳化木包裹,树木、小溪、石桥、雾森、石雕、草坪、墙蔓植物等环绕建筑,随着时间慢慢产生变化,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场地上分散着小体量单体建筑,设计用水与桥连接这些建筑,石板、石雕、青瓦、石柱,带有时间的痕迹,成为连接建筑的纽带。枕溪、拾忆、听涧……单体建筑的命名与自然有关,与情绪有关,与人的行为有关。
内空间的设计以“空”字作线。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
06
项目名称:崇明“松慢”SOM LAND民宿
项目地点:上海崇明
设计单位:RooMoo
附楼主要是厨房、就餐区、接待区以及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延伸区顶面及折叠门使用透明玻璃材料,直接将光线带进空间。内部空间最受瞩目的是置于曲线竹钢下的砖砌壁炉,阳光透过竹钢曲线的视觉,呼应主楼的特色。
主楼部分主要提供住宿的功能,顶部透明玻璃和钢架结构组成楼梯间,大幅度地让阳光自然洒落到建筑中心。室内外主要选择亲自然、可持续性的材料,包括回收砖、原建筑用的木材、天然黏土、场地的树枝及当地的特色老布。外墙面的凹凸肌理,以回收砖切割后按崇明老布的纹理拼接组成,将芦苇杆以传统人工捆扎的方式搭建屋顶,青蓠竹作为篱笆的材料,体现在地风情和温暖体验。
07
项目名称:刀田驿山居
项目地点:湖北省当阳市
设计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见微知筑工作室
室内设计:武汉魔匠德克空间设计事务所
刀田驿民宿背靠拾级而上的梯田,前方视野开阔,草木葱郁,独具特色的民居与袅袅炊烟构成闲静山居的独特风景。建筑为合院式排布,延续当地传统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层叠错落与远处的山势呼应。空间围绕中心庭院与田野远山展开,室内布置着重考虑“对景”的效果,大程度引入自然山景,身处房间之中就能切身体会动态的四时之美。
建筑使用当地常见的毛石砖为主要材料,原木、清水漆、青砖等材料穿插其中,强化建筑的空间与构造逻辑。室内以不同的原木、微水泥、艺术涂料为主要材料,结合棉麻、藤编共同营造朴素、温暖、自然的氛围。点光源和线光源结合,勾勒出室内结构的轮廓,漫射光源通过藤编的灯具散射出来,形成斑驳摇曳的光影。
08
项目名称:乐领·旗山侠隐
项目地点:丽水市遂昌县
设计单位:深圳市万境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以“侠气”为元素符号,起于侠,归于隐,打造一种侠隐回归,自然、现代、舒适的生活状态。大堂老榆木长桌、中式壁炉和竹编沙发,是现代与野奢的碰撞,是古典与现代的无界对话。
一层客房高雅自华,按观景、饮茶、卧室、阅读的生活方式划分空间形态。每间客房都有大小形态各异的窗子,融山聚水,好似一幅横轴风景画。窗下老木的高台和茶桌高低错落,木头的纹理带着时光沉淀的静气。
二层客房静谧淑华,东方气质的罗汉床靠墙陈列,配置老榆木小几,一旁设有书画区,不同的艺术作品陈列依情依景,增加空间的文墨气息。中式架子床聚合养气,两边是中式格栅,上是斜屋顶的大天窗,夜晚看星空成为现实与梦境的共存。
精致的竹编沙发椅、艺术竹灯、竹制饰品,表达当地高雅有节的文化精神。温润如玉的青瓷茶具,感受岁月温暖,领悟历史记忆。
09
项目名称:蜜悦·波西塔诺悬崖民宿
项目地点:深圳
设计单位:蜚声设计
建筑采用波浪式的起伏曲面,人随曲线光影进入接待区,接待区的大理石台面延伸至酒吧岛台,空间的“和而不同”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肆意延伸的树枝,将空间做虚晃的划分,与不远处绵延的海景,创造雾里看花的朦胧效果。酒吧以沉寂的色调搭配质朴的肌理,为空间注入一道以静制动的韵律。
房间设计重视材质的肌理,布艺、藤编、木质、微水泥等自然材料的叠加使用,沉着克制的低饱和度色系,营造侘寂质朴交融的静谧氛围。阳台打破空间局限,向天空、海洋延伸,光影交织、一山一树的艺术意境,构建丰富立体的空间秩序。
餐厅拙朴而典雅,陶器、木饰天花板和大理石桌,干净简单。天花板正中心嵌入一整块玻璃镜面,与眺望海景的落地玻璃窗一同,全方位延展空间视野。咖啡厅以白色为主题背景,注入一抹生动的克莱因蓝,从沉静克制的氛围中跳脱出来。卡座区采用洞穴造型,弧面的平滑细腻与布艺的绵柔质感,赋予安全感与休闲诗意。
10
项目名称:几又方民宿
项目地点:郑州市新密县
设计单位:深建筑
建筑主体分为三个极简的白色体块,构成相对独立的生活单元。体块间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关系——嵌入、漂浮与相接,增加趣味性。建筑体块之间的甬道,使每个房间都可直接抵达室外。体块与场地的高差关系,使甬道像“桥”一样引领客人进入建筑内部,甬道两侧的墙体框住远处的山景以及头顶的天空,给人一种置身峡谷之间的错觉。
这些“桥”结合室外楼梯和功能用房的屋顶平台,使每个建筑体块既相互独立、过渡,又可联系相聚。“分与合”的生活状态,通过建筑体块分隔后的距离感与服务空间的整合得到回应。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中国室内小编整理。
欢迎在留言处评论分享你对民宿设计的看法!
-欢迎投稿 -
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优秀作品!
投稿作品仅限首发、新作,接受室内设计、建筑、景观等作品投稿。
邮箱:zhongguoshinei@163.com,投稿请添加“CIID2019”微信~
点“ 在看 ”,为好设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