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9度的高温下,南京奥体中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为了给六万球迷和球员带来清凉,主办方准备了一万块冰块,让大家体验到了真正的“冰”至如归。
今晚七点半,当我挤进南京奥体中心时,热浪像一堵墙迎面扑来。手机显示气温已达36度,汗水瞬间浸透了我的T恤。放眼望去,整个体育场座无虚席。旁边一个小伙子擦着汗嘟囔:“这天气踢球?怕是要烤熟!”他说得没错,今晚的苏超焦点战——南京对阵苏州,正遭遇开赛以来最严酷的高温考验。
天气预报早已发出警报:今天南京最高气温将达到39度,比赛期间奥体中心附近气温预计在33至36度之间,体感温度更高,极易中暑。午后至上半夜还可能突发短时热雷雨,典型的“下开水”天气。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举办高强度的足球比赛,简直是挑战人体极限。球员在场上奔跑90分钟,观众席上没有任何遮阳设施,露天看台直接暴晒一整天后的余温可想而知。
当我中午提前到场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搬运白色泡沫箱。“这是冰块,今天的主角!”一位浑身湿透的搬运工笑着对我说。现场采访中,制冷公司负责人陈先生透露:“冰块预订量是一万块,目前已经运了几千块到现场,预计晚上7点前全部放置到位。”这一万块冰被科学分布在球员区、座位区和过道区,覆盖体育场121个看台区域。场馆还提供了免费饮水服务,确保每个角落的观众都能及时补水。
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现场冰块布置的照片时,评论区炸了锅。“这波操作太暖了!”“真爱粉无疑,这天气能来的都是生死之交。”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高赞:“上次常州奥体比赛中雨,今天南京暴热,来现场的都是超级无敌真爱粉!”高温下的体育赛事,防暑降温不是小事。秦淮区中医院专家紧急科普“降温三件套”:物理防晒物品、瞬间降温神器、充足补水。急救专家更给出专业建议:“若出现头晕、恶心、皮肤发烫无汗等症状,要立即采取‘一搬、二降、三补、四转’的急救措施。”特别强调每小时应补水200-300毫升,即使不渴也要少量多次饮水。但专家同时警告:禁止饮用酒和高糖碳酸饮料,也不要突然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甚至心梗。
走到球员通道附近,我看到工作人员正将成箱冰块放在主客两队更衣室门口。南京队教练在赛前采访中表示:“球队已针对高温制定应对策略,确保球员保持最佳状态。”苏州队同样严阵以待,誓要在客场拿下这场高温德比。这一万块冰的成本不菲,但南京奥体中心没有将费用转嫁给观众。在可能创造“苏超”单场上座人数新高的关键赛事中,降温措施成为赛事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球迷对我说:“去年夏天看演唱会中暑过,这次看到场馆准备这么多冰块,安心多了!”
从去年常州奥体雨中作战,到今年南京的万冰降温,苏超赛事保障体系在极端天气应对上明显升级。当我环顾四周,发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老人摇着扇子,情侣共享一个冰贴。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比赛的期待。急救人员在场馆内随时待命。市急救中心专家赛前提醒:现场应尽量穿着棉、麻、丝类透气衣物,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拨打120。搬运重症中暑患者必须使用担架,途中用冷毛巾敷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高温中的足球赛事,既是对球员体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城市应急保障能力的考验。南京奥体中心的万冰降温,成为这个酷夏最硬核的“温柔”。体育场的灯光渐次亮起,裁判吹响开场哨时,我摸了摸座位旁的冰块箱,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场上球员每一次拼抢都带起一片草屑,看台上没有往日的躁动,六万人安静了许多——大家忙着补水擦汗,有人把冰毛巾搭在脖子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球迷对同伴说:“这天气还来看球,咱是真爱啊!”同伴笑着递过一瓶运动饮料:“南京队更爱咱,没这一万块冰,谁敢来蒸桑拿啊?”当足球遇见39度高温,胜负已不再是唯一焦点。那一万块冰融化的水渍,在奥体中心的水泥地上绘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图画——对生命的尊重,才是城市文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