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恩底弥翁》之前,我对济慈一无所知。我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这个名字常常混在拜伦、雪莱这样的浪漫派诗人之中被提起,那么他应该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如此而已。
诗人似乎总是这样,来自小众,归于小众,哪怕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恐怕大部分人也只能念出最广为传颂的几行诗句,于是他们身上贴满了标签,却同时又面目模糊。就连李白——作品已经成为中文表意的一部分、参与了文化塑形的这样一位诗人,都常常被误读,被标签化,被模模糊糊、潦潦草草地放在课本里和影视作品里。
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甚至于,诗人到底是不是一个职业呢?它是一个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的身份,还是真的能以此谋生甚至留名青史?我们身边总会有几个会写字的、会画画的、甚至能写几句诗的,这些一定程度来讲都算某种“技艺”,但很少有“专职诗人”,对吧,太神秘了这两个字——“诗人”。它听起来是一项如此热情,而又如此不稳定的事业。
可诗又是语言的高度凝练,或者说是高纯度的语言,它深度参与着语言的迭代与进化,同时又携带着古老的原始基因,偶尔依旧能复现仓颉造字鬼神泣的神迹。写诗当然是极其耗费精力甚至生命力的事业,但它又无法维持生计,因为它并不实用也没有标准,甚至往往“作者不死读者不生”,于是诗人成为逆旅者,稀少而遥远的疯癫着。
济慈同样并非专职写诗,他在年轻时接受过医学培训成为一名医生——这样说其实也并不恰当,因为济慈没有不年轻的时候,他的生命非常短暂,生于1795年,逝世于1821年,享年仅25岁。由于患有肺结核等健康问题,他在医学实践中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他的诗歌创作正是始于他短暂而不幸的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有评论家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济慈的文学分量,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只活了25岁,这么短促的时间实在难以支持他有太多作为,更何况这位远去的19世纪诗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能有什么位置呢?
其实不是的。济慈的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而著称,主题涉及爱情、自然、艺术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如果是教科书,会总结性地说:他的作品反映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但这对读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秋叶集(也译作秋颂)》、《夜莺颂》和《恩底弥翁》这些作品,它们能带来真实的触感:
“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
但不要想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乐——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
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
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默默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济慈是齐名诗人中唯一一个非科班出身,于是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泥土味道,河柳下的小飞虫,篱笆下的蟋蟀,红胸的知更鸟,群羊和燕子……而神奇的是,《恩底弥翁》是一篇长篇爱情叙事诗,它的故事来自希腊神话——
拉塔莫斯山上的牧羊少年恩底弥翁与月亮女神相恋,他们在夜里相会,情深而炽热。然而,凡人与女神的爱情得不到天命的祝福,恩底弥翁陷入苦苦追寻爱人的梦境,踏上漫游的旅程,见证了多对恋人,如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阿尔甫斯与阿瑞图萨、格劳科斯与斯库拉等的缠绵悱恻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旅途结束的最后,他陷入永久的沉眠,每个夜晚在梦里与他的女神相会相守。
这首长诗共分为四卷,每卷约1000行。主线是主人公恩底弥翁的追爱之旅。希腊神话中永久沉睡的恩底弥翁在济慈诗歌中变成了半睡半醒的状态。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济慈善于描述生活的诗歌风格将神话拽入凡尘,令绚丽美妙的故事充满丰富的意向,希腊神话的精神内涵又带着济慈在想象力的长途跋涉中寻找美的真谛。在与亲友的通信中,济慈这样提起《恩底弥翁》:
至于你谈到的关于我做诗人的事,我只能这样来回答你:对诗名的极度崇慕导致我把它看成仰之弥高、耸入云端之物。在《恩底弥翁》完成之前我在没有任何权利发言——它将是一次测试,是一场对想象力以及主要来说对我的创造力的考验,创造力确实是极稀有的东西——我必须通过它把一个虚无缥缈的情境写上4000行,并且要用诗来充填字里行间;我把它看作一个伟大的任务,完成它将使我朝着诗歌的贤良祠前进几步——想到这些我不禁要说——上帝有旨,不让我生命中没有这样的任务!
写这封信时,济慈还正在写这首4000行的长诗,他从21岁写到了22岁,将其称之为自己诗歌生涯的“发轫之作”,上帝有旨,不让他不写,然而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仅仅3年,济慈就因肺结核离世了。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这首诗中读到那种美妙的充溢,极致的绚烂,以及自然流淌的霞光。
恩底弥翁
【正在参与5折封顶,每满79减30 活动】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浪漫派诗人济慈长篇叙事诗《恩底弥翁》图文版首次单行出版。
作者:约翰·济慈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定价:69.8元
预估到手价:18.2元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丨小柒
文案编辑丨虫子
图文来源 | 网络 中图网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末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