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于7月6日至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自今年1月印尼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6月越南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后,11个金砖成员国与10个伙伴国“11+10”金砖大家庭的首次亮相。本次会晤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主办国巴西为会议设定了三大优先议题:深化卫生合作、推动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统一立场,以及建立便利成员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机制。
峰会召开前夕,哥伦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如今,金砖大家庭总人口已超过世界一半,贸易规模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球近三成。这种发展势头得益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整体增速将达到4%,大幅超过全球平均值,证明“大金砖”已成为持续点燃全球发展的“南方引擎”。
据外媒报道,本届峰会将讨论设立新担保基金、“永恒热带森林基金”等重要议题,并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发声。尽管当前世界面临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大国在国际治理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但金砖机制仍然聚焦合作与发展,其议程和协议都在逐步落实,转化为实际成果。截至202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了120个项目,总额达390亿美元,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卫生和社会发展等关键领域。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大金砖”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备受国际关注,世界期待“大金砖”的智慧和贡献。
“大金砖”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显而易见。里约金砖峰会一开场便成为全球焦点。路透社称,“大金砖”的扩容增加了此次会议的外交分量,在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展示了该集团作为多边主义捍卫者的角色;《纽约时报》则强调“金砖”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及其重塑全球权力格局的雄心。尽管一些媒体对金砖峰会仍持审视态度,但里约峰会自带的关注度足以反映国际社会对其重视和地位的认可。
金砖国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也存在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差异,但这恰恰体现了金砖机制的包容性和互补性。金砖合作是系统化的全球南方合作,既是全方位的合作,也是敞开大门的合作。它体现全球南方国家的呼声,赋予这些国家更多发展机会和平等权益,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不仅符合全球南方的利益,更是全球共同福祉所在。
从推动成立新开发银行,到首倡“金砖+”合作模式;从阐述金砖国家“四大伙伴关系”,到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建设,中国对金砖机制的贡献显著。环球时报研究院在拉美地区发布的报告显示,多数拉美受访者认为金砖国家能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并有93%的拉美受访者认为中国为拉美地区发展带来了机遇,84%的受访者认可中国发展前景。中国通过自身行动,搭建起共同发展的希望之桥,让“大金砖”合作运转更加顺畅。
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化,金砖国家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为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供“金砖答案”,使金砖的成色越来越足。里约峰会将成为一个新起点。未来,金砖国家将继续秉持“金砖精神”,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