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传媒生态深层变革,广播电视主流媒体面临全新的形势任务。作为意识形态重镇,必须着眼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发展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注入强大动能,贡献广电力量。
一、深刻把握广播电视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
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是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呼声、壮大主流舆论的主阵地、主平台、主力军,必须牢牢把握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从“国之大者”来看,百年变局下,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整体大局凝心聚力使命重大。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伴随着各种艰难险阻,需要高质量的广播电视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从国内看,发展理念、方式、动力、路径的变革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国外看,错综复杂的全球形势下,美西方无所不用其极的遏制打压给我国带来巨大外部压力,只有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从“省之要者”来看,浙江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服务省域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当前,浙江正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奋力在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为浙江省级主流媒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简称:浙江广电集团)承担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的使命任务,必须立足“耳目喉舌”职能,充分挖掘好、报道好、传播好浙江高质量发展生动故事、经验做法,助力浙江继续当好“模范生”。
从“行业大势”来看,媒介格局深度变化,高质量发展是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转型重塑的必然要求。发展是螺旋式上升、阶梯式递进的过程,“量”与“质”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当前,媒介格局深度变革,特别是AI技术正对行业形成颠覆性重塑之势。在传统优势不断消解的情况下,单纯以“量”为重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广电主流媒体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坚持高质量发展,探索以“质”为先的新路径,才能实现转型重塑、行稳致远。
从“人民期待”来看,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归根到底,发展是为了人民。当前,尽管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但优质文化产品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依然明显。对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来说,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升级更加优质高效、多元多样的产品生产传播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彰显发展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二、推动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三个维度的工作方向
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主动应对舆论格局、媒体生态、市场竞争变化,紧扣“融合重塑、创新实干,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整体战略,在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两个层面当好“优秀生”。特别是2023年以来,省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要求,作出全面实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的部署,集团对标对表全力谋划实施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实践“169融媒传播工程”等重大传播项目,有力增强了传播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
创新传播壮大主流舆论,重磅推出《第一视点》《钱江观潮》专栏,策划《思想的伟力》《放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讲好总书记故事、阐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件作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作品连续四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有力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精彩呈现杭州亚(残)运盛会,历史性派出超800人的前方团队,前后联动全面做好宣传报道、活动执行、直播转播、服务保障等工作;推出《亚运时间》《亚运零距离》《绽放》等一系列重磅作品,成功打造短视频《丹青游》《爱之城》《潮前》等标志性爆款,相关内容全网传播量超200亿次。
全力打造自主传播平台,迭代升级“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及其系列矩阵号,全力建设重大文化传播平台核心载体“Z视介”客户端,围绕“视听新物种、文化新平台”定位,广泛集成链接全省全国优质文化资源,创新推出“部落”“视介官”等特色板块,培育打造一站式文化服务平台。
积极培育特色大号矩阵,“美丽浙江”全网粉丝突破3300万,位居省级政务发布类视频账号影响力第一。“中国蓝名嘴”品牌不断迭代,其中“新闻姐”全网粉丝超4000万。
深化拓展国际传播,持续办好“中国蓝国际”矩阵等外宣平台,策划推出《筑梦丝路》《宝藏》等外宣精品,成功打造“阿语小魏”等外宣IP;融媒策划《非洲媳妇回娘家》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助推主人公ROSE亮相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匠心打造文化精品,创制推出纪录片《大运河》《千万工程》《李叔同》及文化节目《“中国心”系列》《越剧春晚》《龙耀2024》《还有诗和远方》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近两年来,电视剧《问天》获“五个一工程”奖、《香山叶正红》获电视剧飞天奖;广播剧《花开的声音》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纪录片《西泠印社》获电视文艺星光奖。
厚植社会核心价值,持续打造“浙江骄傲”“风云浙商”“乡村共富带头人金牛奖”三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新办好“我们的村晚”“‘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短视频大赛”等文化文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深刻领会到,推动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维度的工作方向。
一是必须坚持思想为魂。牢牢把握“在总书记思想指引下创新实干”的政治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不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把准思想航标、实践坐标、传媒目标,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加快构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发展格局凝心铸魂。
二是必须坚持传播为基。充分认识“传播力”这一属性在广播电视工作中起到的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把“传播力先行”理念贯穿融入集团工作全流程、全领域,千方百计提高传播触达率。以传播力先行形成的广泛先导效应,牵引带动节目创研、技术创新、队伍创建、机制创优等各方面全面提质升级,进而打通产品到价值、价值到输出的链路,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为要。主动适应宏观环境、传媒技术、舆论生态、产品形态、用户需求变革,自我倒逼、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多维度的改革创新,持续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运行效能。特别是以重大传播平台建设为契机,撬动引领生产关系全面系统改革重塑,进一步锻造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打好打赢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安身立命的战略决战。
三、融合重塑、创新实干,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切实推动内容、技术、运营、组织等各方面各领域全面革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对浙江广电集团改革发展大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浙江广电集团正加快实施“融合重塑、创新实干,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重大传播平台建设运营,深化新闻与文化同频共振“一体两翼”建设,深化培育打造“中国蓝新闻”,迭代升级重大文化传播平台“Z视介”,依托“频道频率终端+自主网络平台+外部社交大号”三大传播力底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努力增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话语权、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塑造发展优势,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力量。立足实际,浙江广电集团正全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浙江广电集团新闻报道海报
(一)壮大主流舆论,融合创新打造新闻宣传品牌。坚持“新闻立台”这一主流媒体基本职能、安身立命之本,用好用足浙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一最大优势,进一步做强新闻宣传、壮大主流舆论,讲好总书记故事,阐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宣传呈现浙江贯彻“八八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打造省域核心报道新范式。全力以赴深化打造《第一视点》《钱江观潮》重磅专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表达表现方式,丰富传播触达场景,以蹲点观察、理论评述、细节报道、记者手记等多样化产品体系,立体多维宣传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二是创新重大主题新闻宣传。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人文经济学等主题主线,精心创制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融媒新闻行动《追光》、专题片《文化的力量》、理论宣讲融媒产品《浙Young说》等一系列重磅产品,浓墨重彩做好重大主题新闻宣传。
三是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适应国际传播移动化、互动化趋势,主动耦合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策划推进“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工程,探索建设“美丽浙江”国际传播视频矩阵,深化培育“阿语小魏”等外宣品牌,创新开展“ZMG文明探源之旅”融媒行动,着力提升对外传播到达率和实效性。
(二)展现文化魅力,守正创新生产文化文艺精品。浙江广电集团坚持把“文化强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深刻领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髓要义,充分发挥在人文精品、综艺节目、品牌活动上的独特优势,精心采制文化文艺精品,进一步激活文化、文脉、文明传承发展新活力,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一是人文大作打造精品标杆。坚持艺术性与主题性相结合,重点谋划推进纪录片《文明之光》创作提升、广播剧《遇见良渚》宣传推广;加快推进纪录片《江南》《吴越国》、动画片《苏东坡》、电视剧《青春当歌》等,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浙江辨识度的标杆精品。
二是文化节目引领向上风潮。持续深挖历史文脉、非遗传承、千年宋韵等文化富矿,深化打造“中国心”“越剧文化年”“还有诗和远方”等文化节目品牌,创新形态、手段和表达,进一步诠释优秀文化、人文精神。加强创意策划、主题植入,让《奔跑吧》《王牌对王牌》《手艺人大会》等综艺节目更有文化含量、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提升新综艺研发能力,探索试水微短剧等新产品形态,打造文艺新品牌,焕新文化服务增值核心竞争力。
三是社会活动弘扬主流价值。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持续迭代“三大人物评选”“我们的村晚”等社会活动,创新打造“Z公益”“趣乡村”等全新活动,创新办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巡回展、“不一样的花火”“氧气音乐节”等文化服务项目,更大力度组织群众参与,让“百姓当主角”进一步成为常态,在交互中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浙江广电集团近年精心打造了系列文化文艺节目,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三)夯实传播基座,耦合重塑建强全媒传播平台。聚焦重大传播平台建设这一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频道结构与集团平台、集团传播业态与外部传播生态的相互耦合,增强集团全媒传播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持续打造自有平台。发挥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枢纽作用,迭代升级“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依托“融合传播力指数”等工作抓手,打造新闻舆论引导移动传播主平台;深化打造“Z视介”客户端,升级“部落”“视介官”等特色互动板块,在综艺创制、独家内容、用户体验等方面求新求变,紧密联动文旅部门、文博场所、文化机构,进一步畅通内容聚合、交互服务、价值转化生态链路,打造更具影响的“视听新物种、文化新平台”。以两大自主可控平台为主体,持续深化打造新闻与文化同屏共振的“一体两翼”平台结构,努力打造互联网时代高质量发展传媒生态。
二是聚力增强传播能级。在持续打造自主可控平台,进一步提升下载量、用户量、活跃度、满意度的基础上,深化实施移动新媒体传播矩阵拓展计划。充分发挥视听产品制作专业优势、采编播人才优势、一体宣推集群传播优势,深化打造“美丽浙江”“钱江视频”“风云传播”“牛视频”“1818黄金眼”等新媒体品牌,不断扩充名嘴达人社交矩阵,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外部社交大号”矩阵梯队,合力提升“浙江广电”整体品牌影响力、识别度和传播能级。
三是深化推进技术赋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稳步推进数据中台、“Z视介”运营平台和小程序开发等技术建设,耦合赋能内容生产传播。特别是保持前瞻性,坚定不移大力推进AI技术应用,整合打造集团“智媒果”“蓝云AIGC”等平台,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到资料梳理、图文生成、视频创制、外文译配等生产传播各环节,努力将技术革命机遇转化为融合重塑实效,推动集团跨越式发展。
(四)持续深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内源动力。把改革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动力支撑,遵循“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底层逻辑,对标新型主流媒体要求,深化融媒发展机制变革,创新政策激励,切实改进提升工作实效,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配置效能。
一是持续优化卫视新平台结构。深入推进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一体化改革,创新优化组织架构,打破职务层级和身份限制,成立5个功能事业群共11个中心。完善管理运行结构,深层次推进运营机制、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配套耦合,在主题策划、活动运营、品牌传播等方面实现三屏共振,不断强化平台一体化发展组织保障。
二是整合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打破不同部门单位间阻碍资源流动的壁垒瓶颈,在集团层面积极推进“链主制”,强化资源跨部门、跨单位、跨平台整合,形成优势集聚、相互借力、彼此赋能、积极主动的协同关系;在频道频率内部积极探索“战队制”“集群制”等更具灵活性、更有实战力的机制,构建扁平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的敏捷型、平台型团队组织,在缩短信息传递路径、畅通沟通协作、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更好激发团队创新活力。
三是做大做强品牌价值影响。注重瞄准社会资源、链接经营主体,总结“川源蹲点工作室”“蔚蓝工作室”“吴雨杭工作室”等品牌运营经验,不断优化升级“工作室”制度,探索推进商务运营模式;创新深化“区域品牌传播”协作模式,统筹集团在精品内容生产、视听产品制作、传播组织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地方文化文旅品牌为牵引,在推动媒体与地方实践双向赋能中,不断擦亮浙江广电集团传播品牌。通过不断探索新赛道新空间新模式,打通产品到价值、价值到输出的链路,做大做强集团品牌市场价值和产业规模,助力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干部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年轻人是未来、年轻态是希望”理念,加快集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发展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夯实才智基础。
一是打破论资排辈,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下力气探索打通专业与职级转换通道,着力构建双通道晋升机制,全面推进“绩效优先”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开设年轻干部培育“领雁班”、潜力干部“雏雁班”等,深化实施“青雁计划”年轻干部人才培养体系。充分相信、依靠年轻人,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推进“业务副总监”“轮值主编”等机制方法,让年轻人在实践中去拼去闯、收获成长。激活全年龄段创新潜能,为全员注入“年轻态”活力,努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是发挥广电特长,孵化培育专业人才。围绕强创新、重实干、务实效的价值取向,立足广电媒体人在策划创意、视听制作、语言表达、个人才艺等各方面的特色优势,持续深化实施“中国蓝名嘴”“蔚蓝金声”“Z视介文化达人”等专业人才孵化培育项目。针对培育工作难点、堵点,不断优化完善配套政策,更好激发主体积极性,把这些个人IP的知名度、表现力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传播实效,为“想干事、能干事”者创造更广阔的事业舞台、发展机遇。
三是丰富培训体系,提升队伍能力素养。针对内容生产、传播运营、技术应用等工作实际需求和要点难点,加强与头部高校、行业公司、媒体同行等的培训合作,进一步做实办活“ZMG·职工学堂”“Z朋友课堂”等培训载体,举办“智媒果AI技能大赛”,大力营造全员“比学赶超”业务氛围,提升培训实效。同时,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复盘交流机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促进成果转化,切实提升队伍业务水平。(作者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4年第7期
原标题:《发展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 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编辑:梁益畅 安雨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