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热浪再次席卷欧洲。自6月以来,多国气温持续突破40摄氏度,夜间也难以降温。铁路停运、学校停课、公共交通瘫痪,甚至已有多地报告与高温相关的死亡案例。
尽管极端天气频发,欧洲的空调普及率依然很低。在德国,只有不到3%的家庭配有空调,在英国这一数字仅为5%。即使在最炎热的南欧,家庭空调普及率也鲜少超过50%。在全球变暖加剧、热浪频率和强度逐年上升的当下,欧洲人“不靠空调过夏”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变。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7月1日发布报告称,欧洲大部分地区正经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今年6月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6月之一。气候变化让热浪发生得更频繁、更强烈,影响范围也更广。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表示,巴塞罗那6月刷新了1914年有记录以来的高温,当月平均气温达26摄氏度;西班牙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6摄氏度,比2017年6月创下的高温纪录高0.8摄氏度。法国气象局对全国84个省发布热浪橙色警戒,多个省份升级为红色警戒。巴黎的热浪已持续多天,法国教育部要求超过1300所学校部分或全部关闭。德国西部小镇安德纳赫7月2日午后气温达到39.3摄氏度,是德国今年以来最高值。
热浪侵袭下,欧洲出现了多起与高温相关的死亡案例。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塔拉戈纳省,一名被留在车内的男孩因中暑而死亡。在意大利,一名57岁的建筑工人在朱利亚诺·迪罗马的一处房屋进行翻修工作时,倒地身亡。夜晚同样难熬,许多居民被迫在阳台、楼梯间或公园里露宿纳凉。
德国铁路宣布因高温全国范围内停运。由于工人的工作条件不安全,原本需要维护的铁路线无法修复。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铁路线路也因高温关闭。德国铁路公司运营的许多公交线路也因缺乏空调和极端高温带来的其他风险而停运。
欧洲应对炎热天气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和日本近90%的家庭都装有空调,中国也有60%的家庭装有空调,而欧洲只有20%左右。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历史气候条件、建筑传统、文化观念以及能源经济层面的制约。欧洲大部分国家传统上夏季短、温差大、夜间凉爽,不具备持续热浪的条件。许多老建筑没有空调预装的空间,也没有外机安装位置,城市管理部门也常常限制对外立面改动。此外,空调在欧洲曾被视为“奢侈品”而非“必需品”,电价常年居高不下,能源成本高于美国,收入却往往较低。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欧洲人对空调的看法正在改变。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到2050年,欧盟的空调数量可能会增至2.75亿台,是2019年的两倍多。英国空调公司的董事理查德·萨蒙表示,过去五年住宅空调咨询量增长了两倍多。这次热浪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凌晨三点,就热得让人无法正常生活。
欧洲猛增的空调需求为空调制造商带来了市场机遇。美的集团专为德国市场研发的PortaSplit空调,目前已售出10万台。这款产品在德国和法国均已售罄,处于缺货状态。2024年,美的集团海外营收达16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1%,其中欧洲业务也实现了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