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博主采访了一位76岁的老人,老人曾在淮北矿务局工作,现在居住在南京。老人提到,他和老伴来到南京是因为儿子之前在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定居南京,他们跟随儿子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老人的儿子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于2007年毕业,现年40岁。关于儿子为何选择出国,老人解释说,主要是父母希望他去的。儿子在澳大利亚读了大约四五年研究生,每年花费约十来万,总共花费三四十万。毕业后,老人坚持让他回国。
当被问及儿子是否愿意回国时,老人坦诚地说,儿子其实不想回来,但最终还是被硬拉回来了。儿子在国外学习的是财务专业。回国后,通过朋友的孩子帮助,在南钢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几年后又跳槽到房地产行业工作了两年,之后就待在家里不再工作。
老人的儿子目前没有收入来源,全靠老人夫妇供养。老人每月需要负担儿子家庭大约四五千的生活费用。老人透露自己和妻子的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六左右。尽管儿子年轻且有学历背景,但老人表示,他已经不再干涉儿子的工作问题。
对于未来,老人表示没有具体打算,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也不再有过去的人脉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博主建议老人多鼓励儿子,让他重新融入社会。
网友们对这段采访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有人认为,正是老人过多干预了儿子的人生选择,导致儿子与社会脱节;也有网友分享了类似经历,表达了作为家长的无奈和焦虑。另一些人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期望。这场讨论反映了两代人之间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