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App紧急新增了“江苏联”频道。在“苏超”第三轮于5月31日开打之前,一票难求和诸梗风行的情势深度交织,让越来越多的网友沉醉其间。玩梗层出不穷:“我从来不关心足球,这次特别关注”“我都不是球迷,我就是为了争口气”“没有假球,全是世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绝活也应有尽有:楚汉争霸、早茶德比、淮扬菜争冠等。
“苏超”即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由江苏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迅速出圈。前两轮战罢,12场比赛场均观众达8798人,超过同期中甲联赛场均6467人的上座率,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联赛#播放量破亿。“苏超”没有一场球是好踢的。13支战队轮番捉对厮杀,使得“散装江苏”的大地上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足球热浪。
镇江队在第一轮赢了扬州,但第二轮输给淮安队4个球。苏南德比:无锡队与苏州队1:1打平。楚汉相争:徐州队伤停补时绝平宿迁队。首次“南哥之争”,南京1球惜败给南通;盐城队3:0战胜泰州队,积分榜一夜之间发生颠覆性变化。除了南通队两连胜领跑外,积分榜一片混乱。可以说,“苏超”每场比赛都充满悬念。一城一主场的设置带来了超高的人气,也带来了猜不透的赛果和剧情。
尽管有两三支队伍特别不好惹,但总体实力差距不大,每支队伍都有翻身的机会,每支球队都不能松懈。自2021年江苏苏宁在中超留下“夺冠即解散”的苦涩一页后,江苏省内球队仅有南通支云在中超两轮游。目前江苏没有一支中超球队,仅有3支中甲球队,在中国足球版图上严重缺乏存在感。然而,这样一个看上去足球土壤贫瘠、足球文化单薄的省份,遽然间上演疯狂的足球联赛,确实让人大感意外。
组成13支队伍的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和高中生等业余球员,他们的水平距离中甲、中超这样的职业球队差距明显,但在激烈的对抗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有人说,“苏超”像第二个“村超”,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一来,“苏超”是官方举办的,并不是民间自发;二来,“苏超”全面展现了最纯粹的全民足球。
对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关注江苏足球的资深球迷来说,场边那一声声“还我江苏队”的呼喊,带着热血和热泪。把足球搞上去,江苏是认真的。网上有人问,是哪个天才发明的“苏超”?办出这样让人惊喜、全网出圈的足球联赛,需要超然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作为一个目前在职业足球发展体系上有所欠缺的省份,经济发达的江苏,一时间很难拿出堪比广东、山东、浙江这些经济强省的足球成绩。但江苏从来就是足球的热土,徐州的“村界杯”和“村超”南北遥相呼应,苏州和南京位列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榜中,江苏拥有最铁血、最忠诚的球迷。
在第一轮“苏超”比赛前,有些城市担心乏人捧场,于是各种摇人,但很快,第二轮、第三轮的门票已经一票难求。有些城市的十元钱门票被炒至一百元以上。这显示了江苏球迷对举办城市高水平球赛的渴望。近年来,江苏围绕足球发展不断筹谋。2017年,《江苏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落地,提及2025年实现的诸多目标,例如拥有6-7家职业足球俱乐部、100所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3000所足球特色学校、4000家注册业余足球俱乐部、8000块足球场地。
“苏超”不只是足球的盛宴,也不只是一场席卷全省的大型游戏。“苏超”激起的是足球情怀,也让平时闷声发大财的江苏城市以各种面孔和特质站到了公众眼前。换言之,在分外火热的足球比赛的场内外,江苏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上上下下打量,被赋予更多的期待。媒体报道指出,“苏超”的红火进一步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现等方面,拉动经济发展。地域文化从自嘲走向自信,地方特产被推上风口,文旅消费悄然兴盛,历史文明深度滋养受众。
随着常州成为江苏第五座GDP超万亿城市,谁是第六城、第七城成为江苏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城市竞争的角度讲,“苏超”踢的也是城市的实力、声势和未来。在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江淮大地上,“苏超”踢出了最胶着的战况,也踢出了最多元的诉求,更踢出了最朴素的发展理念。同处一省但个性迥异、城市气质各不相同的13市,正在把“苏超”合力卷成全领域的嘉年华。我们有理由和自信赋予“苏超”更多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