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暂停了允许美国公司向中国商飞出售产品和技术的许可证,限制了包括航空发动机在内的一系列产品与技术的出口。这意味着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成立的CFM国际可能无法继续向中国出口LEAP-1C发动机,这是中国大飞机C919当前使用的发动机。
这一举动在中美刚刚就关税战达成共识并同步降温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兀。根据《纽约时报》的消息,特朗普政府此举是对中国稀土矿产出口限制的报复。然而,稀土出口管制是针对美国半导体限制的反制措施。如今,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进行航空禁售,无疑是在挑起新的事端。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想要卡住C919的脖子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计划了。早在2019年底,美国媒体就爆料称特朗普计划对C919采取发动机禁售。当时白宫出面否认了这一传闻。对比五年前的情况,只能说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出现匿名知情人士爆料并不奇怪。不论是特朗普第一个任期还是如今第二个任期,美国政府内部对特朗普诸多政策的不满并非秘密。不论出于自身或部门利益,还是政治光谱,都有充足的动机试图搅黄禁售。而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自然有办法突破官僚系统的阻挠,将自己的政策执行下去。
本轮针对中国的航空禁售显示特朗普充分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在禁售措施实行后才被内部人士爆料给媒体。这表明禁售措施是在较小的决策圈内制定方案,随后快速执行以压缩各方反应时间,使政策强行落地。
实际上,特朗普本轮航空领域禁售依然属于老一套的范畴。其对外施压政策看似变幻莫测,但套路早已被摸清:一边突然袭击加征巨额关税或禁止关键技术出口,一边又暗示可以谈判或交易;本质还是将关税或技术作为筹码,通过制造不确定性与时间差来制造压力,从而以所谓的“极限施压”来逼迫对手在市场准入、关税、关键矿产出口等方面做出让步。
如果成功,那就是成功塑造“维护美国优先与供应链安全”的强硬形象,并随之加码争取更多利益。而若遇到强硬回应并且面临即将付出巨大代价的局面,则又快速转向,收回政策或实质放松,营造“无事发生”的局面,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从整个关税战角度来看,特朗普对欧洲威胁加征50%关税未果后,不顾刚刚与中国在日内瓦达成的共识,又转头妄图在中国这边打开缺口。自本轮关税战开始以来,我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打,随时奉陪;谈,大门敞开。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相关消息人士爆料时BIS已经取消了给各相关公司的出口许可,实质上对C919相关部件及系统采取禁售。尚未从美国发出的物品会受到禁售令影响,而已发出在途的部件则大概率不会受禁令影响,更不用提库存中的部件。
美国禁售并不是一个黑天鹅事件,而是一个灰犀牛事件。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这样的场景已上演过无数次,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针对华为的一系列制裁。当然我们都知道美国对华为制裁的结果是,华为非但活蹦乱跳,而且越活越好。惊慌失措只会正中下怀,而沉稳应对则能有效控制节奏而不是跟着特朗普的脚步走。
对于本轮突然制裁,相关方面并非没有准备。在生产中本就有一定库存储备以应对生产所需,在特朗普当选后更是做了一定准备。客观来说,当前C919正处于从低速生产阶段转为正式生产、产能爬坡的阶段,一系列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之中。但如果看今年上半年以来C919的交付速度,依然处于一个比较低速的状态。虽然这是由于生产计划安排、供应链情况等原因综合导致的,但客观上形成了一种“船小好调头”的局面。而在当前的生产速度下,库存足够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生产,以时间换空间。因此,本轮禁售公布后,短期影响不大、中期影响不小、长期没什么影响。
本轮特朗普的航空技术禁售范围很广,而C919客观上有不少部件或子系统在受影响范围之内,如飞控、液压、航电系统等。由于近年来我国在航空领域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大量先进装备的入列让大家都明白一点:如飞控、液压、航电之类的系统,我们并不是做不出来,只不过出于价格以及民航适航审定标准需求而选择国外供应商成熟的货架产品,因此并不担心。然而,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短板,也是中美航空竞争中差距较大的领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C919有配套国发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由中航发商发负责的长江1000发动机就是一个对标LEAP-1系列的先进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关心国产发动机的朋友会发现,在2018年前对于长江1000发动机各种节点的报道比较多,在2018年后则断崖式减少甚至毫无消息,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管中窥豹。个中原因不必多解释,宣传口径收紧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公众对于长江1000的进展了解更少了,由此产生担忧也并不奇怪。但围绕着长江1000及长江2000发动机,建立起了一整套庞大而又先进的发动机测试设备。
这些成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千千万万最优质的航空人在航空工业战线上夜以继日的奋战,让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应对特朗普政府所发起的挑战。无数个最优秀的中国航空人,组成了如今不惧制裁的中国航空工业。
至于C919的全国产构型更是不用担心。北方朋友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使用大量西方子系统与设备的MS21与SSJ100客机也在制裁范围之内,遭遇了远比目前C919更为严格的禁售与制裁。他们没有对制裁打击屈服,而是用全国产构型的MS21-310向发动制裁的西方做出了回应。2022年3月启动了全国产构型MS21计划,到2025年5月已经完成了全国产构型MS21的双结合(国产机载设备与国产发动机)的首飞,计划在2026年交付使用。
北方朋友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在C919首飞成功后,立即启动了全国产构型方案。C919全国产构型的情况是高度保密的,只有在一些相关单位的“官八股”中才会偶然流露出只鳞片爪。因此对普通民众来说是完全不知道其存在的,因而产生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执行全面禁售,并不会让C919重蹈覆辙,而是成为冲锋的号角进一步加速C919全国产构型的进度。
2020年威胁禁售发动机都没让我们屈服,2025年更是痴心妄想。
如果从2018年开始计算,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已经持续了7年。在这漫长的7年中,中美双方对于对手的弱点是什么、自己的兵器库里又有什么武器能有效伤害对方,早已研究得一清二楚。事实上,在与美国的交锋中就不存在任何侥幸。七年下来,在各交锋的领域早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看谁先挺不住看谁先认怂。
在C919这个项目上也是如此。C919的发动机对美国仍有一定依赖,禁售确实能对我们造成伤害,但我们的工具库里并不是没有对应的反制手段与报复措施。5月29日,波音CEO奥特伯格宣布波音的质量提升计划获得了重大进展,波音飞机生产质量大幅改善并计划将波音737MAX的产能提升到月产47架的水平。既然特朗普政府选择在商用飞机领域开战,那么在商用飞机领域进行反制报复也是合理的。更不用说航空产业是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意孤行执行脱钩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不知特朗普政府能否承受代价?
妄图用C919这张牌让我们屈服那是痴心妄想,哪怕C919项目因美国制裁而遭受相当一段时间的困难,对我们来说C919项目的进展被迫延迟几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代价。美国在C919上尚且还能打打禁售牌,等到了C929项目,美国政府将面临无牌可打的境地。过去几年在半导体领域已经上演了这样的场面,接下来几年又将在航空领域重演。想要合作双赢还是全面开战,该让西方做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