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得炎热,白酒进入了消费淡季。尽管“618”大促活动带动了线上白酒销售的增长,但多款头部名酒的价格却跌破批发参考价,引发了对白酒企业如何穿越这一周期的思考。
当前,白酒行业面临库存高企和价格倒挂的问题。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白酒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上半年批价表现较弱。为迎合年轻消费者,一些头部酒企开始发力低度酒。五粮液等酒企近期宣布将推出20多度的白酒。此外,贵州茅台、洋河股份等与头部电商座谈并发布新品,显示出对线上渠道的重视。
白酒降度能否成为拓展新群体的有效手段?头部酒企更加主动地拥抱电商又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认为,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保持营收增长。在存量竞争下,创新是开拓更多消费群体和场景的必要手段,但也预示着更激烈的竞争和行业洗牌。
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往往伴随着白酒价格大战。例如,2025年“618”大促期间,飞天茅台的批价跌破2000元/瓶,至7月2日已降至1855元/瓶。其他名酒如五粮液、洋河梦之蓝M9、汾酒青花30等也出现批价下降趋势。这种现象背后是酒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产能过剩和高端酒供需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同比增加10%,存货量增加25%。价格倒挂现象覆盖了60%的企业,反映出市场供需失衡和渠道压力加大。为了去库存,许多商家在线上低价售卖白酒,甚至击穿批价。白酒行业依赖经销商体系,线上渗透率仅约一成,但市场环境变化迫使酒企更加重视线上布局。
茅台集团高层拜访京东和阿里巴巴,强调线上线下双向赋能。洋河股份也在战略发布会上与京东合作,推出特别定制产品。这些举措表明酒企正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以更好地管理平台并拓展销售渠道。
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白酒线上总销量超过6000万瓶,销售额超过300亿元。42.9%的白酒生产企业反映,线上业务占比有所增长。然而,低价引流策略虽然短期内能刺激消费,但长期可能导致利润承压,区域酒企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的压力。
除了拥抱电商,多家酒企还提到开发低度酒。水井坊计划推出38度以下的产品,五粮液则将推出29度新品。普华永道数据显示,我国中低度白酒市场规模约为4500亿元,占白酒消费规模接近一半。随着消费者结构转变,低度化趋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实际上,近年来白酒企业已在研发低度化产品,如五粮液的39度五粮液、洋河股份的33.8度微分子等。未来,酒企在低度酒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自白酒进入本轮下行周期以来,传统消费场景难以满足多元需求,酒企亟需拓展新消费人群实现新增量。与上一轮周期相比,新一轮转折期酒企通过渠道革新和推出低度酒来应对挑战。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认为,白酒降度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年轻人需求,并可能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继续增大营收,无论是通过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竞争。未来,谁能占领更多市场增量,就有助于度过下行周期,但这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