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7月5日日本是否会发生大地震的问题,结合权威信息与科学分析,结论是这一预言已被明确辟谣。
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在7月2日的专访中直接否定该预言,强调“7月5日大地震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谎言”。他解释说,当前技术无法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地震随时可能发生,但无法锁定具体日期。全球科学界也公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级难题。现有技术仅能评估长期概率,例如日本南海海槽未来30年内发生强震的概率达80%,但无法精确到某一天。所谓“预言”缺乏地质数据支持。
这一预言源自漫画家龙树谅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2021年再版),书中描述其梦见“2025年7月5日灾难”。然而,龙树谅本人在2025年6月的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仅为做梦日期,并非灾难发生日”。原书内容被出版社加工添加了具体日期,与作者本意不符。网传其曾准确预言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但实际上原漫画仅模糊提及“2011年3月大灾难”,且未描述细节,属事后关联解读。
近期鹿儿岛吐噶喇列岛发生的超过900次有感地震(最高5.5级)属于正常现象。日本气象厅分析认为这是琉球海沟后侧的常规震群型活动,历史上多次出现,与特大地震无关联。特大地震通常伴随明显征兆,如密集强震、地壳变形,但当前全球地震频率低于平均值,日本未监测到指向7月5日的异常信号,与311大地震前的模式完全不同。
谣言传播逻辑主要是流量驱动,出版社通过“模糊描述+具体日期”制造爆点,《完全版》销量超38万册;社交媒体推送惊悚标题,辟谣信息曝光量远低于谣言。实际影响包括赴日旅游受挫,香港游客减少11%,部分航班停运(如仙台航线);日本超市防灾包销量激增300%,部分寺庙出现“身后事预约”服务。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摒弃恐慌,专注于实际行动。个人应储备3天应急物资(水、食物、收音机),确认避难路线,并下载官方预警APP(如日本“紧急地震速报”)。识别谣言特征,精确到日期或时间的“预言”、引用灵媒或梦境的内容均不可信,权威信息以日本气象厅、内阁府防灾部门发布为准。
所谓“7月5日大地震预言”已被科学界、官方及原作者证伪。日本地震风险虽客观存在,但应对之策是常态化防灾,而非轻信未经验证的预言。截至2025年7月4日,日本无指向特大地震的异常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