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知名作家:天下霸唱所写的《鬼吹灯》中,人熊这一生物给众多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在故事里,人熊力大无比,善食人脑,但习性较蠢,在主角之间的配合下也可以猎杀人熊,从这点也看出,人熊还是很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小说原因,将它弱化了。关于人熊到底是何种动物,现在网络上有两种说法:一,认为人熊是东北深山老林中的棕熊。二,也有人认为人熊是古时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山魈。山魈,在大家的印象中多指“鬼怪”的代名词,人们对此比较畏惧,俗话有言“宁遇猛虎,不遇山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以及关于山魈有什么民间故事呢?现实中是否存在这种生物呢?让小编一一为您解开相关秘密。
诡异的山魈
第一、山魈究竟是什么?
山魈(学名:Mandrillus sphinx),为中型猴科山魈属的动物,山魈的头部较大且狭长,活像一个橄榄球。而且在鼻骨左右两侧各有一块骨质突起,形似长条,其间为一条沟,外被绿色皮包裹,隆起处为鲜红色。山魈为群居动物,在我国的一些志怪小说中,经常把山魈比作大山的守护神,同时也有许多关于山魈的记载和诗歌,如:白居易的”溪畔毒砂隐水弩,城头枯树藏山魈”,”湓城但闻山魈语,巴峡唯听杜鹃哭”施肩吾的:“凌空瘴气堕飞鸟,解语山魈恼病人”这些诗句无不渲染出山魈的诡秘,给山魈这种动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山魈的记载,其山魈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山海经》里的枭阳,《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详细的记载载:“枭阳国地处北朐国的西边。这个国家十分奇特,国民并不是常人,他们长着人一样的脸,嘴唇即厚又长,浑身长着长长的黑毛。 有人认为枭阳是介于人和兽之间的野人,有人认为它们是人与熊等灵长类动物杂交而生,是传说中的山精。他们虽然四肢发达,身躯庞大,但傻里傻气,脑子不灵光,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憨巨人”。
山魈
虽然古人把山魈描绘的十分恐怖,但也只是古人们片面的认识,只是因为山魈长有鬼魅似的面孔,脸长,鲜红的鼻梁,相比周围的暗色,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便使人误人为有极强的攻击力,所以人们才将山魈认为是“鬼怪”或者山神的化身,但相关研究学者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山魈之所以脸上长出颜色鲜明的“鬼脸”,是因为它们所栖息的环境所决定的,他们长期生活的密林中,光线昏暗,鲜明的脸部特征其中一个作用是为了在山野中更加方便快捷的分辨出同类。
山魈的素描图
山魈明显的脸部特征
第二、关于山魈的民间传说
关于山魈的神话传说,最为流传的是宋代祖冲之所写的《述异记》里记载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山魈故事。说的是在安徽凤阳的河边,住了一位王姓的渔夫,每天在他外出打鱼时,都在河里预先设置了蟹笼来捕蟹,捕来的蟹用来自己打打牙祭,可是最近,每天早晨去看蟹笼时,发现蟹笼总是被一根二尺多长的木头撞开栅栏,每天捉的螃蟹都从豁口处逃跑了,他十分气愤,便把木头桩子扔的远远的,再把蟹笼放置好,但这种怪事一连出现三次,渔夫特别害怕认为这根木头是妖物,所发生的事是妖物作怪,于慌了神,一下把木头桩子塞到蟹篓里面,失魂落魄的向家跑去。心中默念一会一定要将其拿回家烧掉,原来这块木头正是山魈所变化而来的。而当下却因为贪吃被困在了笼子里,在马上被烧掉的时候,山魈迫不得已在蟹笼中现出原形,向渔夫跪下求饶,并说到自己是因为贪嘴才多次偷蟹,在地上痛苦流涕希望能放过他一马,而渔夫早已下定决心,如果今天不除去它,明天就会祸害更多的人,就在这时山魈又以报恩为由,询问渔夫的名字,渔夫置之不理。渔夫在早年听说过关于山魈的传闻,据说山魈知道人的名字之后,会通过唤取名姓致人昏迷,于是他当下塞住了耳朵,默不作声,回到家之后,三下五除二,将山魈所变化的木桩扔进了灶里烧死了,捕鱼人在故事里靠自己的见识战胜了山魈。
传说中吃人的山魈
在有关山魈的神话中,山魈即是力量的象征,又是邪恶和神怪的代表。而现实中,山魈的性格也是十分暴躁,凶猛好斗,善于搏斗,其牙齿长而尖锐,虽然体重不急人类的三分之一,但臂力奇大,是人类的三倍有余,即使面对密林中的豺狼猛兽也好不畏惧,看来”宁遇猛虎,不遇山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力大无穷的山魈
最后总结:
山魈并不是古人在头脑中所凭空想象的一种志怪,而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山魈的认识,拉近了我们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少敬畏感,也逐渐褪去了山魈身上的神秘面纱。了解到它只是一种动物,虽然气力非比寻常,但也并没有古人臆想中的那样神通广大,变化万千,古人因外貌与生活环境的片面的认识,才将山魈这一物种误认为是“山神”,进而流传出许多传说,同时也感谢前人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的文学,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造出许多口口相传经典作品!
小伙伴们,对于山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