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原型,《最美逆行者》群像式刻画全社会的抗疫力量,缩影式展现了特殊事件中国人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精气神。
当前,全国各地进入疫情防控的新阶段,社会生产有序复工,大众逐步恢复到日常生活状态,这一切来之不易。党中央迅速决断,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全社会齐心协力,在这样一场特殊的事件中,有太多动人的人物和故事值得被书写和传扬。
近日, 首部抗疫题材电视系列剧《最美逆行者》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引人万千感慨。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由多个单元故事组成,以抗疫期间真实故事和原型人物为素材进行改编创作。
该剧立足现实,聚焦 医生、护士、司机、清洁工等疫情下的各类中心人物,通过多个视角和维度,借助不同空间和场景,试图全景式记录冲在疫情一线的工作者、志愿者和相关服务者,也观照直接经历疫情的家庭、间接被疫情影响的大众,传递一份切实的温暖和希望。
要注意的是,《最美逆行者》虽带有抗疫纪实特性,但其作为电视剧,有自身的艺术创作规律和表达手法;与此同时,由于围绕的是大众目光聚焦的事件,自然也要迎接更为严格的检视和讨论。
不过,从目前呈现效果来看,该剧整体把握住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要义和初心,有效发挥了凝聚国民情感、传递温暖与力量的作用。
▍真实中取材,生动故事诠释抗疫精神
取材真实人物和事例,真实、鲜活、温暖是《最美逆行者》的创作基调。该剧在遵循真实逻辑和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对相应故事进行影视化改编,发挥以点带面广泛反映现实的作用,为英雄人民和时代作证。
从已播出的内容看, 剧集前两个单元侧重于呈现医护人员,通过典型个体的故事诠释医者仁心、职责与坚守。
第一个单元故事《逆行》中,女主人公 肖宁既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军人,面对疫情主动请缨、誓死不退;而 华院长身患渐冻症,一直坚持抢救患者,一分一秒都不敢怠慢,尽管步履蹒跚,依然身影坚定。
华院长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在剧中的化身,而关于肖宁的原型,最近也引起了热议。有人说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宋彩萍,除了没有上过小汤山之外,剧中肖宁的经历, 宋彩萍几乎都有过。也有人说是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薇。
事实上,肖宁是陈薇,也是宋彩萍,更是众多的抗疫英雄以真实事迹凝结而成。观众对肖宁的关注也正说明该剧在人物塑造上找准了点,打动人心,发挥出了剧作应有的价值。
第二个单元故事《别来,无恙》中, 岳鲁冰角色背后,有一个直接的真实人物原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生张鲁。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在张鲁启程奔赴疫情一线的时候,妻子在一旁边帮丈夫收拾行李,边安抚着婆婆的情绪。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医生;为儿童患者构建“方舟童话”的方舱医院医生;在最后时刻选择“逆行”留在武汉的婆媳等。肖宁、华院长、岳鲁冰……他们是故事中一个个典型人物,也是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最真实的人。
7个不同主题故事,牵涉的人物群体各有不同,情感和主题的表达上也稍有侧重,但都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原型。通过呈现这些典型人物的选择与坚持,《最美逆行者》群像式刻画全社会的抗疫力量,缩影式展现了特殊事件中国人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精气神。
▍平凡处落笔,一份坚守凝聚无尽能量
新型病毒来势汹汹,每个人内心都充满对未知危险的恐惧。《最美逆行者》剧作上以人为本,在呈现人物、选取场景时力求回归生活,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回避恐惧下人的各类正常心理反应和思想活动。
军医肖宁毅然决然前往一线,为怕家人担心,选择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但识破的女儿很愤怒,父母知道后也是万分担心,这样的场景已经在无数家庭里真实上演。生死面前,抗疫战士们勇敢无畏和敢于牺牲,但哪一个不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剧作中撷取这样的日常片段,在细微处动人,在质朴中引发共鸣。
岳鲁冰和周星焱夫妻是同一个医院的同事,他们也是万千援鄂医疗人员家庭的缩影。面对医疗救援任务,二人都不顾及自己安危,在危险中挺身而出,但医院有规定不允许夫妻双方同时参与救援。岳鲁冰悄悄找到院长,要求自己出征,选择毅然冲到最前方、治病救人。他没想到的是,妻子周星焱其实也早已瞒着他来到了一线,悄悄陪伴在丈夫身边,与他并肩战斗。
如果说前两个单元通过情感视角,展现职业相对特殊的医护人员群体,那么第三个单元故事《婆媳战疫》则是将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整体落点,把疫情下鲜活而平凡琐碎的日常现实结合起来。
《婆媳战疫》故事中,创作者以婆媳矛盾为叙事脉络,重现战“疫”时期普遍的生活图景,回应当时的如“如何向长辈解释病毒的危险性”、家庭矛盾焦点的转移与升级等诸多家庭的共性问题。最终,疫情的强势介入让两代人获得成长,二人从各执己见到化解矛盾、携手抗疫。
主线故事作牵引,《最美逆行者》同时希望容纳更多真实人物的身影。比如 来自汶川的军医于丽娜、339公交车司机李文丽等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他们代表了危难之中坚守岗位的无数普通工作者。再如,坚持为医护人员送餐的 志愿者彭帅,其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勇敢的选择令人动容。这个形象同样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抗疫期间快递、送餐、清洁工等众多志愿者的化身。
武汉“封城”,人人自危,是谁在冲锋陷阵?医疗援鄂义不容辞,该如何抉择个人价值与家庭责任?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每一个家庭又做出了哪些贡献?正是每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坚守和挺身而出,凝聚起抗疫的无尽能量。
《最美逆行者》讲述前线核心人物,也强化平民英雄,让各种自我情感、人际关系、生命意义发生碰撞,发掘在危机中绽放出的人性之美和家国之美。
▍多视角创作,丰富场景勾勒最美身影
要第一时间将典型人物、英雄事迹记录下来,也意味着有限的条件下,创作注定面临种种挑战。据悉, 从策划、筹备、拍摄到制作完成并与全国观众见面,《最美逆行者》前后历时不到半年,刷新了电视剧创作拍摄的一项纪录。
与此前生活流叙事的电视剧不一样,该剧本着传递正能量的初心,进行创新化的轻体量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选取不同的人物;以人物的独特身份和视角,既有典型塑造,也采取大量的简笔勾勒,试图描摹出一幅全社会合力抗疫的全景图。
一方面,风暴中心武汉的医院与医护人员、春节期间的各地援鄂医疗队、新冠病毒阴影笼罩中的家庭关系、社区隔离环境里的家庭遭遇、公路上“千里驰援”的生动事迹、寄托众多希望的方舱医院……主题化处理,典型人物和场景不缺失。
另一方面,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志愿者……剧中尽可能融入大量的支线人物,并在人物设定上依托现实进行用心塑造。应当说,正是很多平时默默无闻却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主动请缨的普通人,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7个单位由不同编剧、导演发挥各自优势,分开创作,作品的呈现风格也更加丰富。
如《逆行》单元更偏新闻纪实性和现实主义,叙事节奏强而有力,重点在不同人物的抗疫速写;《别来,无恙》单元表达更具清新感,充满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小细节,讲述生死考验下的爱情和医患情;《婆媳战疫》则将场景放置于更加细碎的婆媳日常,着眼代际矛盾,情感细腻。
何其不幸,突遭新冠肺炎肆虐,全社会承受重创;何其有幸,国人用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携手与共,赢得当下局面。我们常说,现实永远比戏剧更精彩,而《最美逆行者》希望通过浓缩和再现等艺术处理方式,尽可能去记录、铭记这段时光,以及其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