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树人教育旗帜,建设具有学校特色、长春气质、中国灵魂、世界水平的文化高中。
高水平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领头羊、排头兵,是十一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战略性力量。首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工程、第一工程、永不竣工的工程。学校之大,大在教师;教师之强,强在专业;教师之名,名在信仰。学校始终坚持以工作态度论人品、以工作业绩论成败、以学术水平论英雄。首席教师认定制度更加彰显了学校尊重教师、尊重人才、让热爱教书育人的老师站在舞台中央、享受最高荣誉的坚定决心。
首席教师简介
王忠学:长春市十一高中教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吉林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吉林省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化学教学精英,吉林省师德标兵,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我身边的好老师”,长春市十佳教师,长春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首席教师教育主张
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推动双新建设起点是核心素养,终点是把核心素养变成学生的系统认知、行动自觉和做事智慧。任何一个核心素养落地单靠一节课是完不成的,它需要一个或多个大单元来支撑。大单元具有结构化、核心性、问题化、情境化的特点。大单元教学中备课与教学如何衔接?如何有效促进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测、可行?我在反复思考后提出了“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的教学主张。
一、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
(一)主张的理论研究
1.孕育阶段
新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素养化的课程目标。素养化的课程目标虽好,但是由于它把学科核心素养按照不同维度分开表述,备课时如果按照不同维度分开备课就会造成素养分裂,这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相违背的。培育一个人素养,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做事来实现。几条学科核心素养只有融合起来才能做事。这种素养分裂的课程目标缺少统摄性,需要对其整合。
2.凝练阶段
我通过对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发现了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可以重整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大概念将整个学科划分成几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对标一个或几个学科核心素养。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育人微课程,从而实现核心素养进课程。备课时把大单元的大主题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拆分,就得到多个小主题对应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是大单元的分解,每个小单元可以充分表达大单元的每一个素养维度。
3.提出阶段
大单元是最小课程单位,小单元是最大的教学单位。我与各学科备课组边实践边探索,最后提出“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的教学主张,强调“大处着眼”备课,“小处着手”教学。
(二)主张的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单元进课程实践阶段,在此阶段要制定课程、划分单元、凝练学科主张、关键能力和课程特色。第二阶段为大单元进备课实践阶段,备课时把大单元的大主题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拆分,就得到多个小主题对应的小单元。第三阶段为大单元进双案双业实践阶段,即设计单元导学案、课时导学案、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第四阶段为小单元进课堂实践阶段,每个小单元在教学时要把核心任务再次分解成有层次、有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子任务,即划分为了多个课时,通过青年教师每日一课、骨干教师每周双课实践研究。
二、教学主张的基本内涵
(一)站位大单元备课1.站位大单元备课概念界定
站位大单元备课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价,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并且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的一种整体教学备课。由于这种备课站位高、着眼大,故此称为“站位大单元备课”。
2.站位大单元备课原则
站位大单元备课有如下六个原则,如图1所示。
(1)着眼处要大。要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通盘考虑,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知识系统。
(2)站位点要高。备课人、备课组备课时站位要高、要以素养为本,上升到育人高度,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性要准。每个单元至少对标一个学科核心素养。
(4)整体性要好。要注重三个问题:一是有什么,既要分析出显性内容也要分析出隐性内容;二是为什么,即放在一起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三是怎么做,即这几篇文章通过什么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整体。
(5)联系性要强。备课时要做到思前想后、左顾右盼、上通下达、内钩外挂。
(6)进阶性要深。阶不是多,是高,是深,往深处挖能到学科本质,往高处攀能到核心素养。
(二)立足小单元教学1. 立足小单元教学概念界定
立足小单元教学是教师教学时依据实际情况,对大单元备课单元内容进行的二度开发和小主题整体设计,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逻辑体系建构得更小的学科教学单位,由于教学立足点小,着手处小。故此称为“立足小单元教学”。
2.立足小单元教学的原则
立足小单元教学有如下六个原则,如图2所示。
(1)小主题。“小单元”虽“小”,但它也是大单元网中的一个链,也有自己小主题,这个主题也可以把碎片化知识串成一串,也是整体性教学的一种。
(2)大观念。单元虽小,也要有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的大观念。
(3)关联性。大单元是个网状结构,小单元是个“链”状结构,教学时力争做到“链”不离“网”“网”中有“链”。
(4)具备大单元的特点。目标、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思一体化,重点突出,难点要突破,情境、问题、任务俱全。
(5)突出个性。大单元备课不要伤害小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共性不要妨碍小单元教学的个性,而要尽力去彰显小单元个性。小单元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6)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备课,“小处着手”教学,教学时可以从小单元这个链的某一个点入手,串成串,联成网。
三、教学主张的价值阐释
(一)国家层面
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图3所示)。“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对应新课程标准,利用逐级分解的方式,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从国家育人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评价育人的一系列育人方式变革新路径。
(二)学校层面
我们认识到核心素养是是学科的本质,三维目标的合金,是五育融合的芯片,是育人方式变革的引擎。在学校“双新”建设中,我们咬定核心素养,通过大单元课程建设实现核心素养可教,通过小单元教学实现核心素养可学,通过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验收实现核心素养可测,通过实践研学实现核心素养可行,努力让核心素养变成学生的系统认知、行动自觉和做事智慧。
四、教学主张的实施过程
(一)单元划分
我们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情研究大单元的划分。各学科组深入研究学科本质,梳理了单元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确定了学科大主题、大概念,围绕大主题、大概念等,设计出大单元备课整体框架,将本学科内容划分成几个学期大单元。
大单元是微课程,在教学中具体操作性不强,所以需要将大单元继续分解,于是各学科组对大单元的主题和任务进行二次分类,根据大主题中包含的小主题,大概念中包含的小概念,将每一个大单元划分成若干个有针对性可落实的学程小单元。
例如,语文学科以“双线组元”理念整合大单元,利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进行单元重组,人文主题作用在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上,任务群则侧重于学生关键能力的落地,共划分了31个大单元,34个学习任务群,42个人文主题。外语学科依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主题语境,将高中三年内容划分成12个大单元,36个小单元。
各学科组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以校本课程为补充,立足本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单元的详细梳理,基于核心素养整合课程,优化课时,形成了学科单元课程体系、年段课程体系以及贯穿三年教学过程的全课程体系,真正将核心素养融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全过程。
(二)单元设计
一是看课标、看教材,整合出大单元的名称与知识框架。
二是整合内容,从大单元中抽取小单元,确定小单元主题名称,进行小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搭好小单元进阶框架。
三是确定并写出小单元目标,运用目标叙写四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表现、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来精准书写学习目标。
四是结合小单元的目标制定针对性评价目标。有目标必须有评价,目标写好后马上写评价任务,可以矫正目标写得是不是准确、恰当,达成评价设计好之后,把已经设计好的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得课堂教学体现“教、学、评”一致。
五是立足小单元进阶框架,研制进阶课时教学设计,保证小单元教学的分课时实施。六是单元作业与检测,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校本化的单元作业,以课时为单位设计课时作业。在作业评价上,通过课时作业微观评价素养,通过单元作业综合评价素养。
(三)系统反思
核心素养不是老师单纯教出来的,而是练习中学生悟出来的,实践中学生体验出来的。每节课老师都要给学生恰切留白,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完成课时作业、单元验收作业等,习得知识,形成素养。强调一课一得,一小单元一结,一大单元一综合,然后走向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做事,实现知中行(让学生做事),行中知(让学生反思),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这样就实现了核心素养由系统认知变成行动自觉。
在系统反思上,利用大单元导学案将核心素养引进课程中来,实现教核心素养,利用课时导学案实现核心素养设计到每一课时里,逐节课落实。然后利用课时作业从微观上检测核心素养的达成,再利用单元作业从宏观上检测核心素养的落地。这样实现大单元导学案导教,课时导学案导学。单元作业导测,课时作业导评。从宏观到微观规划课程,从微观到宏观提升素养。
“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的教学研究实践,目前已成为十一高中教师备课的主流观念;基于小主题、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小单元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阵地的主攻点;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乐教、乐研、创新成了教师生活的主旋律。学生成了充满“天性、灵性、野性”的天使,主宰课堂,使十一高的课堂更富有活力、更富有生命力。
为国家立心为时代铸魂
创全面发展之优 示个性发展之范
奠自主发展之基 铸多样发展之态
文字:王忠学
编辑:徐婷婷
审阅: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