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失利后不久,便与蒙古国展开了联合军演。蒙古国空军成立100周年阅兵式上,仅有的两架米格-29战机飞过乌兰巴托上空。五天后,印度陆军特遣队跨越5000公里抵达这片草原,启动了一场被网友戏称为“蒙古出海军,印度出空军”的联合军演。
5月31日,“游牧大象2025”军演在乌兰巴托开始。此时距离印巴停火仅半个月,印度战机残骸尚未清理完毕,莫迪政府却迅速将兵力投送到中俄腹地。这场演习被印度媒体包装成“强化区域安全协作”,但网友们尖锐评论:“三哥被巴基斯坦歼-10CE打掉的面子,要靠蒙古的摩托车队找补吗?”
运输路线方面,印度C-17运输机绕行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领空,小心翼翼避开中国领空。当印度士兵在蒙古黄沙上演练巷战时,新德里的真正意图已显而易见——军演只是幌子,稀土才是目标。
蒙古国拥有全球20%的稀土储量,重稀土占比高达45%,但受制于中俄的地理包围。印度趁机抛出橄榄枝,双方密谋三条运输通道:东线经俄罗斯铁路运抵海参崴,再穿越台海、南海海运至印度;西线借道伊朗-中亚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中线则经中蒙铁路直抵天津港。然而,这些方案都面临重重困难,如物流成本暴涨、协调多国、基础设施落后等。
蒙古国曾幻想俄罗斯会为其开放绿色通道,但印度曾将俄油转卖欧美赚取差价,莫斯科对这位“合作伙伴”心存戒备。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早已被能源运输占据,留给稀土的空间微乎其微。
蒙古国开采稀土面临双重枷锁:技术上,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能力,即使矿石运到印度,仍需送回中国加工;政策上,中国《稀土管理条例》严控原料出口,乌兰巴托若强行向印度运货,可能触发边境管控升级。
印度曾声称“十年内实现稀土自主”,但其本土稀土矿品位低下,提炼技术落后。专家指出,即便获得蒙古30万吨稀土矿石,最终还得运往中国包头加工,所谓“去中国化”只是徒增运输成本。
蒙古国为讨好印度,提升中蒙边境口岸巴彦淖尔的通关效率,同时提高矿山修复保证金至产值15%,变相向西方收取“绿色技术转让费”。这种策略正触怒真正的邻居——中国对蒙投资已连续两年下滑,而蒙古国80%的日用品仍依赖中国北方货车运送。
当印度救护车和冬装作为“军演赠礼”运抵乌兰巴托时,草原牧民更关心的是:若失去中俄市场,蒙古的稀土究竟能换回多少救命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