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海里游泳遭3只野狗攻击 海滩悲剧引发治理危机。2025年7月4日下午3时许,台湾高雄永新渔港旁的钻石沙滩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惨剧。76岁的蔡姓老翁如往常一样下海游泳时,三只黑色土狗突然从岸边冲入海中,对其展开疯狂撕咬。事发海域距离岸边仅10公尺,老人躲避不及,头部、手臂和身体多处被严重咬伤,鲜血迅速染红海面。尽管海巡署岸巡队紧急救援,但因伤势过重且溺水时间过长,老人最终抢救无效身亡。这是当地十天内发生的第三起野狗冲海咬人事件,暴露出流浪犬治理的系统性危机。
当天天气晴朗,蔡姓老翁身着泳衣踏入海中,熟练地划动双臂向深处游去。然而,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危险——三只长期在附近游荡的野狗突然从沙滩狂奔入海,以惊人的速度扑向老人。目击者称,为首的野狗跃起咬住老人头部,另外两只则撕咬其四肢,海水瞬间被染成暗红色。老人在水中挣扎呼救的画面令在场游客惊恐万分。
救援过程充满惊险。海巡队员抵达时,野狗仍在伤者身旁徘徊,队员们一边用救生圈驱赶犬只,一边将失去意识的老人拖上救生艇。老人被救起时已面目全非,颈部动脉被咬断,全身超过30处开放性伤口,最终在送往医院途中宣告不治。
这起悲剧并非偶然。高雄市动保处数据显示,当地流浪犬数量已突破2000只,仅今年6月就发生17起咬人事件。此次肇事的三只野狗正是长期聚集在钻石沙滩附近的“狗群”成员。这些流浪犬因外地人长期投喂形成稳定族群,逐渐适应人类活动区域,但野性未被驯化。
更严峻的是,流浪犬已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它们白天在沙滩附近觅食,夜晚潜入居民区翻找垃圾,甚至攻击落单的流浪猫。当地居民透露,曾目睹野狗群围攻怀孕母猫,撕咬场面惨不忍睹。而长期投喂者的“爱心”,反而加剧了犬群的领地意识和攻击性。
事实上,高雄市动保处并非毫无作为。今年6月20日首次发生野狗冲海咬人事件后,该处已捕获30只流浪犬,并在沙滩周边设置警示标语。但这些措施显然未能遏制悲剧重演。问题根源在于治理手段的滞后性。动保处采用“捕捉-绝育-放归”模式,但受限于人力物力,每月仅能处理约50只流浪犬。而犬群繁殖速度远超控制进度,仅钻石沙滩周边就有上百只流浪犬,形成“捕捉-繁殖-再捕捉”的恶性循环。此外,现行《动物保护法》对随意投喂行为缺乏明确处罚条款,导致“爱心投喂”屡禁不止。
事件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深层漏洞。钻石沙滩所在的茄萣区,长期存在流浪犬与观光客的冲突。当地摊贩反映,野狗常在沙滩翻找食物残渣,甚至追逐儿童,但相关部门推诿责任:动保处称“无执法权”,警方称“属动物管理范畴”,观光局则强调“安全提示已到位”。这种推诿在救援过程中尤为明显。事发时,现场游客多次拨打110报警,但警方以“非刑事案件”为由未及时到场。直到海巡署介入,才协调医疗资源展开救援。有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动物防疫法》,地方政府有责任维护公共安全,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明显存在行政不作为。
事件引发高雄市民强烈愤慨。当地居民自发组织“反流浪犬联盟”,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市议员陈美雅痛批:“我们不能用纳税人的钱养杀手!”并提议设立“流浪犬治理特别预算”,用于扩大捕捉规模和建设动物收容中心。专家呼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台湾大学兽医系教授林明仁建议,应将流浪犬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体系,通过社区巡逻、智能监控和饵料绝育等技术手段,从源头控制犬群数量。同时,需加强《动物保护法》执法力度,对违规投喂者处以高额罚款。
目前,高雄市已成立专项调查组,誓言“彻底解决流浪犬威胁”。这场血色悲剧不仅折射出流浪犬问题的严重性,也揭示了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层病灶。如何在动物保护与公共安全间找到平衡点,将考验执政者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