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京城里人来说,
大厂是一个不太熟悉的郊区,
可有没有人想过,
大厂,对于整个南京意味着什么?
▲大厂远景图 图源:大厂呼啦圈
在蓬勃生长的新兴产业面前,
谁又能想到,过去近百年,南京的支柱产业
——竟在大厂。
▲大厂区位图
大厂,一个被老南京人称为“远郊”的地方,方圆不过80平方公里,创造了南京新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
漫步西厂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百年梧桐大道,关于这座工业重镇的历史、昔日繁华、旧时生活场景,一一都从胶片机里走了出来。
▲西厂门
大厂的历史辉煌,对于南京城里的寻常百姓来说,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在大厂,却是每个寻常百姓都知道的事。
范旭东先生在卸甲甸,建立了化学工业公司——南京永利铔厂, 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厂”。“大厂”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一个永利铔厂,诞生了5位院士,其中包括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侯氏碱法)的侯德榜;可以说, 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化工技术、最优秀的化工业人才都在大厂。
▲新中国第1号发明专利证书⸺“侯氏碱法”
时过境迁,永利铔厂演变成今天的南化,即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改造开放以后,包括南化在内的扬子、华能、南钢,构成了大厂四大家族。它们的登场,铸造了大厂血肉与内核 ,有硬核的实力又有人情的温度。
01
02
03
04
在具体谈“四大家族”之前,先说说,大厂作为一个厂镇,其特殊的演进模式。
南京的新城区开发,一般先有地铁房子,再有人学校,然后才有规模性的商业产业等。
大厂是先有厂,然后围着每个厂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活区,其中包含职工房、公园、医院、学校、食堂、澡堂、电影院等,形成一种内循环。
有趣的是,大厂的多数小区( 厂里分的职工房),都是以“厂”为前缀来命名的,比如扬子石化的房子,就有 扬子1村、扬子2村、扬子3村......一直到扬子21村。为了服务于这些扬子村,周边配套了扬子一幼、六幼、九幼等幼儿园,扬子一到四小、扬子一中、二中、平顶山公园、扬子医院、扬子商场、扬子石化单身公寓、扬子游泳池等。
同样,还有 南化系列、新华系列...
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从就业到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几乎解决了职工各方面需求。
所以, 大厂的整体骨架是由多个生活区构成的。
在当时,大国营厂就是福利好的热门单位。于年轻人而言,能够进厂上班,分配到房子,退休有保障,是件非常体面的事情。除此之外,厂里还会发放冷饮券、汽水券、游泳票等等,家里的孩子印象最是深刻。
殊不知,爸妈所在的南化、扬子、华能、南钢,涉及化工原料、石油炼制、电力、钢铁冶炼等,这些其实都不是一般的厂,而是能够 影响到南京经济命脉的重工业厂。
▲南钢 图源:南钢官网
烟囱、厂房、生产装置,外人看着可怕,里面的人却拥有着他们的自得。
再次去到南化门口。一群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谈笑着路过旁边的宿舍房。这样场景就跟上个世纪一样,就跟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旧时大厂街上,老式二八杠飞奔,到了现在工人换上了新式自行车,但制服的颜色一直没变。
十村是大厂的“ 新街口”,任凭后来者——美利广场等新商业,都磨灭不了老一辈人对这儿的喜爱。大厂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3D电影院都在十村。
即便有幸福蓝海,在老大厂人心中,还是 大厂电影院、南钢影剧院、扬子影剧院,最有观影的氛围感。
▲大厂电影院
几十年下来,育英二外成了大厂口碑最好的学校,就算放在整个南京,都算不错的学校。每年南京各区的家长挤破头要把孩子送过来。
平顶山公园、太子山公园景色依旧,那是大厂孩子们的童年乐土。
西厂门有些老店开了几十年,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却浪漫了近百年。
从电视剧《赎罪门》,到电影《少年班》、《我不是药神》......大厂留存下原汁原味的工业文明风貌,成了许多影视取景地。
▲《我不药神》十里长街送别
▲图源:大厂呼啦圈
▲工业文明小镇规划图
其中,40.7万㎡的桃湖公园已建成开放,内部有揽景台、滨水广场等。同样,洋溢着浓浓民国风的1934文化产业街区也已完工,预示着大厂产业升级的开始。
▲工业文明小镇效果图
除了工业文明小镇,葛塘新城的建设,正把这个工业老城与现代化新城接轨。一条S8号线直通桥北,在泰冯路站与3号线换乘。
江北快速大道穿城而过,无缝连接主城。
▲江北快速大道
荣盛首府、紫艺华府、润禾府、建发和章、建发和著、时代芳华等等新楼盘、次新小区构筑了大厂新兴居住区。区域内新房2万出头,总价150万左右起步。
配套方面,地标商业美利广场、阿尔卡迪亚已开业几年、杜圩湿地公园、桃湖公园也已建成,规划中复星蜂巢城市,商业MALL、五星级酒店、总部办公楼正一步一步走来。
素材来源:阳光城市频道、网络等,大厂呼啦圈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