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兖州兴隆文化园的菩提剧场,有一个大型佛文化主题演出《菩提 ·东行》,自2012年试演,到2015年演出季的调整,在2016年4月28日晚正式开启了常态演出季的模式。
对于这部规模宏大的实景演出,究竟怎样去看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下面就由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菩提·东行》的总策划和艺术总监梅帅元先生为您一一说明!
梅帅元如是说:这不是一个说“佛”的故事,而是说“人”的故事
2008年,在兖州兴隆塔地宫发掘出土的佛教圣物之中,除了金瓶里盛放的佛顶骨真身舍利,还有近万颗舍利。这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些舍利的主人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们能与佛顶骨舍利安放在一起,就说明他们一定与佛有关。
于是,我们就做了有意思的猜想。这上万颗的舍利,可能是属于得道高僧,可能属于居家修行的居士,可能属于心存善念的市井小饭小贩,可能属于钟情音律的乐师,可能属于一个心怀大义的歌姬、一个放下屠刀的盗匪、一个舍生取义的母亲、甚至动物……万无众生,一念觉悟就可以成佛。太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可以去挖掘的故事原型,是有基础的。
所以,严格意义来说,我们不是去讲述佛的故事,而是围绕着舍利东来的事由,讲述护送舍利的人的故事,讲述他们由“人”成“佛”的故事。
我们与别的佛文化题材的演出不一样,不是讲佛本身,而是讲从西域一路走来护送舍利的人的故事,既然是故事,就要有值得去说的正能量的感动。
所谓“佛”是觉悟者,“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十分喜欢这句话。从我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各类人,他们或是因为护送舍利这件事的信念、或是因为一时善念的觉悟、或是为他人义举感动,就能觉悟,成佛的同时,也能感动我们。我相信我们观众有向善的心,就能读到这份感动。
梅帅元如是说:感动人的,是故事里人的信念
梅帅元如是说:剧中各鸣其声,各美其美,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
在《菩提·东行》中,我们随着主人公一行人从于阗一直走到了兖州,一路上有西域的音乐、甘肃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四川和巴东一代的山歌、宋朝宫廷音乐、儒家祭祀音乐等各种形态的音乐。这样多民族、多文化的组合,一方面是剧情上、行程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要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
我们兖州的记载始于大禹,而且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带,一水之隔的曲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不远的泰安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名山,而兖州和汶上又有大量佛教生物出土,同时当年孔子也就在兖州的泗河边上吟出了“逝者如斯夫”的名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汇合的区域,也承载了最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
而让这种融合实现的,恰恰是儒家文化的包容性,让本土的、外来的文化不但能相安无事的相处,还能相互影响,实现各鸣其声,各美其美。
建议大家先去游兴隆文化园,去西区参观大佛、佛骨舍利、了解大概的故事,去东区体验园里感受地狱、天堂,晚上再来菩提剧场看《菩提 ·东行》。应该是按这个顺序,能让观众、游客更全面的体会到佛文化的和我们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所以,理论上要在兖州花上一天功夫才行。
梅帅元如是说:先游园,再看演出
接下来是小编如是说:济宁的朋友有福了!这么好的演出,票贵吗?
嘿嘿,既然是在咱们济宁·兖州做的演出,自然是对家乡父老有优惠!而且是大优惠!
只要济宁市民凭身份证购票,即可享受半价优惠,即剧场A区90元/人、B区50元/人,千万别忘记,检票入场时也要出示身份证哦!
地址:山东·兖州滨河北路·兴隆文化园
摄影、摄像、后期:于轼霖、李东蔚 编辑:崔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