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做销售 新职业物种的崛起。销售正在成为一个新职业物种,它要求从业者会表达、懂用户、能讲故事、抓数据、拉社群。这些能力恰好是今天企业增长的核心。
张春来自一所省会二本院校,专业是广告学。这个毕业季,他把简历投向了多个品牌、公关和内容运营岗位,但都石沉大海。在一轮轮“已读不回”后,某个销售顾问的岗位在招聘软件上跳了出来:底薪8000元,提成上不封顶,冠军奖金5万。他点开了“立即投递”,心中想的是五个字:先上岸再说。
这不是个例。今年夏天,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222万。在这个求职季,一个趋势悄然浮现:销售类职位超越管培生、软件开发等传统热门,成为大学生简历投递量榜首。越来越多英语、广告、心理学、文学、新闻等背景的学生正批量涌入。
工资先到账,理想慢慢找。根据《2025年00后职场驱动力白皮书》数据,在00后对工作意义的认知中,经济保障高于学习成长和价值成就。换句话说,“现实优先”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键词。而销售岗恰好成了“最优解”:门槛低、反馈快、路径清晰。最近,有高校学生在就业交流群里整理出“销售岗起薪横评”:电商销售平均起薪9000元,快消行业销售底薪7000—10000元,医药代表虽然门槛高,但综合年薪可达15万元。英语流利者转向跨境电商,能在第一年跻身年薪30万元的“大区岗”。
过去,地产中介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但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后,这块曾经的就业“安全垫”正快速瓦解。去年入职某大型中介的985毕业生李磊感慨:“以前觉得熬过前四个月就行,现在从第一天起就得拼命找房源、找客户,压力山大。”
如今,受年轻人追捧的销售职业是一批新销售岗。比如直播间里激情带货的主播、提供专业家庭保障方案的保险顾问、规划升学路径的教育咨询师、为国产芯片/新能源设备开拓市场的新兴制造业销售代表等。陈薇是一位来自二本院校新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她选择进入一家头部MCN机构,成为一名“知识类带货主播”。她坦言:“起薪8000+高额佣金,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快实现经济独立的路子。”
企业对销售岗位的要求也在变化。数据分析、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运营这三个要素已经超越客户拜访技巧、电话销售技巧等要求。而且,用户洞察力、解决问题能力、讲故事能力等软技能也位居前列。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于“销售”的界定越来越宽泛。前程无忧调查数据显示,65%的受访者认为“带货主播”是销售岗,52%的人认为“咨询顾问”也是,48%认为“新媒体运营”同样具备销售属性。甚至连律师、医生、理财师等传统专业岗位,也是一种“销售”。
一个职业的边界消亡与其本身的进阶变化,除了吸引年轻人批量涌入,也在成为职场人的“跳槽新出路”。根据前程无忧的一项调查数据,近7成职场人表示愿意尝试销售岗,最主要的理由包括收入上限高、可最大程度展现能力,还有时间灵活、工作机会多等现实考量。王倩是一名心理学硕士,此前在一家线下心理咨询机构。作为二胎宝妈的她,如今成了某在线教育平台的“学习规划顾问”,一方面是她自己育儿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也是想让事业“再进一步”。
需求端的数据也在真切地拥抱这群人。人社部公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中,“营销员”连续多个季度位居榜首。猎聘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也显示,在用人需求最多的岗位TOP30中,“销售主管/经理”高居首位,占比2.53%,远超“产品经理”的1.46%和其他热门岗位。销售岗的跳槽指数在一众职业中排序靠后。
可见,从“职场低地”到“投递热门”,这些勇敢踏入新销售战场的年轻人,并非退而求其次,而是在主动或被动地拥抱这场职业进化浪潮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