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仕的“倒塌”似乎在一瞬间发生。据媒体报道,充电宝风波后,罗马仕已无法正常运行。有员工反映,自7月1日起,公司陆续通知员工停工停产,工资只发放至6月份。部分原本负责研发和产品的员工转为客服,其他员工则处于放假状态,公司法人也正经历变更。但针对即将倒闭的传闻,罗马仕于7月3日深夜回应称,“没有倒闭,感谢关心。”
此次事件前,罗马仕是全球主要的充电宝制造商之一,与安克创新、小米等品牌共同占有约27.18%的市场份额。创始人雷桂斌曾是笔记本电池代工厂老板,2010年前后进军充电宝行业,短短十余年即实现崛起。
罗马仕遭遇的危机不仅源于自身问题,也是整个充电宝行业的普遍问题。即使罗马仕不出事,也会有其他品牌面临类似困境。起火冒烟事件后,超过200万件充电宝被全球召回,包括另一家巨头安克创新。引发安全问题的电芯涉及主流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其问题电芯产量估计在2000万片到3000万片之间,远超召回数量。罗马仕风波正在演变成一次行业性召回事件。
事实上,罗马仕的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9年,该公司就因过热燃烧风险召回过产品,消费保平台上也频繁出现关于罗马仕产品的质量和售后问题投诉。然而,在众多品牌的投诉排名中,罗马仕并不是最多的,这反映出整个行业存在的问题。
监管滞后是充电宝行业的一大背景。3C认证是基础安全标准,但有关部门直到2023年才明确自当年8月1日起实施CCC认证管理。由于存量巨大,市场上仍有大量充电宝没有3C认证标识。某些电商和二手交易平台上,商家售卖各种款式的“3C”标识贴。一些充电宝3C证书撤销后仍能挂“国补”,多平台热卖量近千万台,这些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低水平竞争导致行业内卷,使“安全”成为牺牲品。制造充电宝只需采购电芯、PCB和外壳,技术壁垒不高,价格成为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大量厂商通过代工快速进入市场,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成为行业主旋律。电商平台上,充电宝品牌数不胜数,SKU混乱,消费者往往靠销量和评价下单,品牌忠诚度极低。厂商无意大力完善产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直到此番爆雷。
“快充军备竞赛”也给充电宝埋下安全隐患。当价格竞争引发内卷后,快充技术成为突破口。但快充依赖于提升电流或电压,导致电芯压力上升,更易出现热失控现象,而低成本电芯又被大量采用,形成隐患。苹果在快充上一向保守,安全顾虑是重要原因。
从市场角度看,罗马仕风波可能是充电宝行业洗牌的序曲。过去十年,充电宝行业靠智能手机发展红利迅速崛起;未来十年,谁能真正留下来,走出“劣质繁荣”的怪圈,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恐怕只能靠质量、品牌、服务和技术创新了。罗马仕给充电宝行业敲响警钟,也许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