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号称150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天象奇观在多国民众的见证下准时上演。
整个月食过程从19时48分初亏开始,到23时12分复圆结束,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24分钟。
一时间,
“超级蓝血月”的照片刷爆朋友圈
那么到底,
“超级蓝血月”是如何形成的呢?
超级——顾名思义,是指1月31日的月亮比平常看到的月亮更大。
这是因为: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正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附近时,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就会比平时看到的要大,故而称“超级”。
血月——
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本影,太阳光不能直射到月球,只有部分光经由地球大气层折射之后到达月球。
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而其中波长最长的红光落在月面上的最多。因此,月球会显现出暗红色,月全食也被成为“血月”。
蓝月——蓝月并不是指蓝色的月亮,是指在同一个月份内出现第二次满月。
一般而言
两次满月之间的相隔时间为29.5天左右,即天文学上的“朔望月”,而阳历规定的每月天数一般在30或31天,这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
因此平均每过32个月,一个公历月中就会出现两次满月,也就是所谓的“蓝月”。
知识点补充
1.地球公转
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周期一年。
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四季更替。
2.地球自转
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23小时56分。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东西部时差。
3.月球自转与公转
月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相同——自西向东、周期27.32日。
所以——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