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辞学?
从本质上讲,修辞是一种有效沟通的艺术,尤其是在公开演讲中(不过,讨论作家的 "修辞能力 "也很常见)。
它涉及运用语言和各种技巧来说服、告知或娱乐听众。
修辞学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哲学深入研究语言的使用及其局限性。
哲学和修辞学都从不同的方向探讨 "语言能做什么 "这一问题。
在古典时期,修辞学是一门运用说服手段,影响公众舆论和决策的正式艺术。
它被认为是政治家、律师和其他公共演讲者的必备技能。
修辞学是一门需要学习、研究和组织的学科。
当今的言论通常将修辞学描绘成个人喜好的问题,与个人的公开演讲风格联系在一起,而古代的修辞学在本质上更具说教性和严谨性。
修辞学研究通常包括对修辞手法的探索,如比喻、逻辑推理和论证策略。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研究,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著作超越了技术层面,深入探讨了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分类: 说服的工具和演讲的种类
对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著作的哲学诠释,是最近才出现的,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学术研究的大背景下。
这一发展可部分归因于人们日益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与其逻辑、语言和论证理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此外,人们对作为修辞学的哲学这一概念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哲学只涉及必然,或客观真理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转而强调了哲学通过话语参与意义建构的作用。
虽然亚里士多德关于修辞学的主要著作,是标题恰当的《修辞学》,但他的其他作品对于全面理解其修辞学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克里斯托夫-拉普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修辞学》的结构,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修辞学家可用的说服手段:言辞的特点、听者的情绪状态以及论证本身。
第二部分旨在分析演讲的各种体裁。
首先是在议事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它通常试图提出警告或建议,因此以倡导某种特定的集体行动为导向。
这种体裁主要涉及未来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第二种体裁包括司法演说,它采用高度结构化的法庭形式,演说是法律程序中的关键事件。
司法演讲针对的是过去的事件,而不是未来。
最后,还有 "咏叹调"(外延式演讲)。
"外延式演讲"一词现在用来指具有显著修辞,或演说共鸣的演讲。
亚里士多德使用这个词意味着,这些演讲属于纯粹的修辞范畴,有别于集会或法庭演讲。
例如,葬礼演说就是一种咏叹调演讲。
修辞学与辩证法的关系
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也意味着理解与之相对应的辩证法。
辩证法适用于私人或学术场合,而修辞学则适用于公共场合。
辩证法涉及为自己的论点辩护,或攻击他人的论点,修辞学则涉及为自己辩护或攻击他人。
当然,在很多时候,攻击一个人和攻击他的论点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区别,因此修辞学和辩证法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同一种说话行为会同时涉及修辞和辩证法。
亚里士多德对辩证法的定义,将其严格限定为对特定主张的审查,或对特定命题集一致性的检验,这与更为正式的逻辑实践密切相关。
修辞学和辩证法都涉及对不属于某一确定属种,或某一特定科学对象的事物的研究。
也就是说,它们并不依赖于亚里士多德试图建立的科学知识原则。
相反,它们依赖于表面上并不真实的前提;它们依赖于一致,更具体地说,依赖于适当论证所具有的半强制性一致形式。它们关注的是对立的解决。
鉴于对立不是必然的,而是在公众舆论中完全取决于具体情况,修辞学和辩证法都参与了一种偶然的知识形式,这使它们有别于科学认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科学认识是客观的。
在这里,科学的定义部分取决于其主题的确定性,部分取决于算作科学知识的知识种类。
修辞学的关键: 引导已有的信念和情感
虽然修辞学和辩证法的主题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两者都有可能形成一致的方法论。
修辞学和辩证法都在公认的思想领域内运作,因此不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概念。
这也是修辞学和辩证法有别于科学的另一点:科学观察经常会引入新奇和令人惊讶的观点。
修辞学与辩证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修辞学利用普遍持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而辩证法则允许诉诸专业知识,并与更有见识的对话者(不一定是普通大众)进行交流。
尽管如此,修辞学和辩证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即在公认的观念和对这些已被接受的观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见解之间建立联系。
此外,修辞学还可以借鉴辩证法,构建植根于哲学方法论的论点。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哲学论证具有超越其本身的意义,并能积极影响公共事务。
关于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处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研究修辞学的目的。
对此,有各种似是而非的答案。
是为了给从事公共演讲的人提供指导?
它是在分析一篇好演讲的构成要素吗?
抑或是深入探讨何为道德上的良性演讲?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及其对西塞罗的影响
不可否认,亚里士多德对后来的罗马修辞学家影响深远。
其中最负盛名的西塞罗,就大量借鉴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为了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如何影响了后来的修辞学家和演说家,我们不妨总结一下西塞罗自己的修辞概念,并研究其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关系。
西塞罗将 "发明"放在首位,认为它是修辞过程中最初和关键的一步。
发明需要发现和选择有说服力的论据,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请注意这对 "发现 "这一概念的强调:正如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与受众预先存在的假设打交道一样,西塞罗也强调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发现对特定受众最有说服力的论点。
此外,西塞罗还强调以合乎逻辑和连贯的方式组织,和安排论点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个由五个部分组成的框架,即 "修辞准则":引言、事实陈述、分论、证明和结论。
这种系统化的方法为后来许多演说家组织,和撰写演讲稿提供了便利。
西塞罗认为,雄辩而有说服力的语言,在有效的修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他强调演讲流畅的重要性。他还提倡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和反问;这些 "技巧 "可以增强普通话的感染力。
我们现在可以将其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提并论。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理解,是将普遍接受的信念转化为广泛而有说服力的论点,而西塞罗对修辞学的理解,是将普通的言辞转化为适合公共话语的高度形式,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类比关系。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给后来的修辞学家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西塞罗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他对发明的作用、逻辑组织、有说服力的语言和修辞手法的高度使用的强调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