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的女人们》:李银河,同一件事情,在夫可,在妻则不可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接,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曰:“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看完了李银河的《后村的女人们》,又让我想起这则笑话。男权的社会里,同一件事情,在夫可,在妻则不可!
书中所述好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然而对于一个靠天吃饭、养儿防老的社会,这一切也不觉得奇怪,没有社会保障,再过多少年都是这样,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说农村女孩们都出去打工,剩下一堆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因为怕男的出去打工后,不再回去,所以只让女的出外打工,而男的留在农村。以前还有过不让男的去读大学的,怕男的,进城后,倒插门。很多看上去很奇怪的事情,都可以用养儿防老来解释,只是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
曾经,中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这个星球最大的人种隔离,农村千年不变,人心仍古。城市似乎就世风日下了,二极分化那是相当明显,婚前同居不再伤风败俗,行为要多开放有多开放,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变,依然保守,这是深入骨髓的,很难改变,通常很多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尽管传统的两性关系,有着诸多不好的地方,但我们已经被塑造成这样子的人,文化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这还是文化的主心骨。
听说一些悲惨的故事。很多年前,有一对夫妻出外打工。但是,后来男人有外遇了,抛弃了妻子,妻子受不了这个刺激,精神崩溃,成为了一个精神分裂者。我们土话来说,就是疯子。生活的悲哀之处,就在于我所听所讲的不仅仅是个故事,因为它是真实的。我见过那个女人,失常之间,她是一个衣着光鲜神采飞扬的女人。而今,她的状况不是太过于乐观,因为她经常蓬头垢面赤身裸体地走在大路上,“且歌且舞”。她终于成为了一个无人理会的疯子了。
由于计划生育,生不到儿子的人多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两性的平等,女孩子受教育提高了,经济独立,诸多方面,都有助于消除两性的权力差别。“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人”,这样的计生标语,我看到的是个‘也’字,这并不是平等。养儿防老是根源,此问题不解决,两性的权力分配很难良性发展。老无所依真的是很惨的事。
收容这些老人需要花多少钱不知道,但有一个数字是知道的,全国近三百万因贫困造成的失学儿童一年教育经费需十多亿元。也就是只要奥运会投资的两百分之一,世博会的四百分之一!政府有钱烧,就是没钱保障儿童的教育,没钱收容老无所依的老人。社会没有保障,政府只会推给民众,让民众去发善心,而善款还时常被贪污。这样的社会,夜半起来打差别的事,也就没什么新奇了。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如此不同,那两性平等的社会呢?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像不出来,女权主义者似乎旨在消除差别,这其实是戴着女性面孔的男权,女人们没有自己的乌托邦,不知道理想国在那里。男人女人们都开始不按常理出牌了,旧有的权力均衡被打破后,社会的主流会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