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处两百多平方米的冻存库里,几个银色的液氮罐常年保持零下196摄氏度。里面封存着800多位女性的卵母细胞储备库:卵巢组织。其中将近300个来自儿童。年纪最小的只有6个月大。今年4月28日,这名半岁女婴的卵巢组织被送到这里,打破了亚洲最小冻存年龄纪录。对于身患罕见病、即将接受放化疗的她来说,这是保护卵巢功能的唯一选择,也是今后能自然受孕的唯一方法。
实施这次冻存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团队。阮祥燕是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创科主任、首席专家,也是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的创建者。从2010年在德国学习这项技术到现在,阮祥燕一直致力于卵巢组织冻存在国内的创新性研究、应用和推广。
她见过太多因为治疗疾病损伤了卵巢功能、还没到青春期就卵巢功能衰竭的女孩。激素药物虽然能缓解一些症状,但至于生育功能的恢复,全世界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在阮祥燕看来,提前将健康的卵巢组织冻存,保住的不只是这些女孩今后成为母亲的可能,更是她们的生命健康,甚至是活着的尊严。
4月21日,一名20多岁的男性来到阮祥燕的门诊。他的女儿湫湫刚出生6个月,被查出患有极早发炎性肠病,是一种罕见病。幸运的是,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医生告诉家长,移植前的预处理对卵巢功能损伤很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后几乎不可能生孩子了。这位父亲与妻子商量后决定为女儿冻存卵巢组织。手术过程顺利,9片卵巢组织活性良好。
实际上,自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创建以来,冻存的800多例卵巢组织中有近40%都来自儿童。她们的情况和湫湫类似,或是患了需要放化疗的恶性疾病,或是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罕见病。不论哪种情况,对原发病的治疗会提高她们的存活率,但同时也会严重损伤她们的卵母细胞,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因此,在治疗前将健康的卵巢组织冻存,等原发疾病治疗好,把冻存的组织“重启”、移植回体内,就可以保护卵巢功能。理论上讲,只要技术成熟、稳定,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时间可达100年甚至上千年。
目前,阮祥燕团队已经为40多名女性完成了移植,其中也有儿童。移植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而且没有原发疾病复发。移植之后,患者症状改善、月经来潮、激素水平有了变化,超声也能看到有卵泡发育了,就知道卵巢恢复工作了。
但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湫湫这么幸运。90%来咨询生育力保护的患者坐到阮祥燕面前的时候,卵巢功能已经衰退了。阮祥燕接诊过一个13岁的女孩,她因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再没来过月经,一检查发现已经绝经。还有一位8岁时做了骨髓移植的患者,13岁时没有第二性征发育,骨质疏松程度比自然绝经的80岁老人严重。外用激素药物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她们的症状,但今后自然生育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从事妇科内分泌临床工作30多年,阮祥燕见过太多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陷入绝望的女性,而且这一情况在逐年低龄化。许多女性在育龄期前就没了生育能力,这让她们觉得生活没有质量,没有尊严,这是激素药物无法弥补的。2010年,阮祥燕在德国观摩了一场小手术,亲眼见证了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回国后,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她还是决定继续推进这项技术。
2012年,阮祥燕在北京妇产医院创建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第一位冻存卵巢组织的是一位卵巢癌患者。2016年,阮祥燕认识了刘捷清,她成为中国第一个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成功自然受孕的女性。经过治疗,刘捷清原发疾病已经治愈,但卵巢功能衰竭。她决定将冻存的卵巢组织“启用”。移植很成功,3个月后,刘捷清来了月经。2020年12月31日,刘捷清怀孕了。2021年8月31日,阮祥燕陪着她做了剖宫产手术。这个小家伙是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在中国开花后结出的果。
卵巢是个神奇的器官,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女性的身体,也影响着女性的喜怒哀乐。对卵巢功能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女性的保护。尽管现在许多女性选择不生育孩子,但这和一个女性的生育力被剥夺是两码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连续三年提出建议,多部门联合规范生育力保护的医疗告知,包括医生在治疗前告知由此带来的生育力与卵巢功能丧失风险。目前,全国40家医院都能开展卵巢组织取材手术,然后转运到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让更多地区的女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