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淌满笺,几笔婉言寒瘦
▍ 1946年,徐悲鸿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小他28岁的学生廖静文。
孙多慈得知消息后,许久无言。扶窗转身,立于案前,纤手弄笔,勾勒一幅红梅图。 望着画上题词留白,孙多慈驻笔凝思,一声叹息,笔动墨留,一腔哀愁终于诉于纸面:“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
孙多慈画作
▍ 心情如此,人生亦如此。文墨书浅,深情难述……
多年之后,徐悲鸿看到了这幅画,黯然失语,只在那只红梅的枝头,添了一只闭口的喜鹊: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1930年,徐悲鸿的教室里多了一个如水仙般的少女:白皙细嫩的脸庞,漆黑的双瞳,童式的短发,穿一身工装衣裤,秀美温文,笑时尤为甜蜜可爱。
孙多慈自画像
▍ 孙韵君,来自书香门第,祖父孙家鼐,清末进士,官至光绪年间工、礼、吏、户部尚书;父亲孙传瑗,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秘书,国学教授,古诗文造诣浓厚。孙韵君本人则是名冠安徽的才女,相貌清丽,冰雪聪明,只因父亲被捕才在考场发挥失常,不得不以旁听生的身份在艺术系上课。
旁听生基础大多不好,不被重视理所当然,然而孙韵君是个例外,她受到了徐悲鸿如兄如父的照顾,徐悲鸿还亲自为她改名:孙多慈。学画三个月,徐悲鸿就为孙多慈画了一幅肖像素描,还专门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
徐悲鸿所画的孙多慈素描
▍ 画中的孙多慈,短发,亮眸,有点婴儿肥,纯净、乖巧……徐悲鸿描绘的孙多慈载着满溢的情愫,早已跨过师生,走向男女……
有些爱情,来的时候,悄无声息,甚至当事人也浑然不觉。当徐悲鸿被别人点破这样的感情后,感到十分不安和内疚,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甚至给自己的妻子蒋碧薇写了一封信,“碧薇,你快点回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徐悲鸿
▍ 对于徐悲鸿而言,十八岁的孙多慈,青春、聪明、单纯、乖巧,新鲜欲滴,他是真真实实地爱上了;而孙多慈眼中的徐悲鸿,才华、博学、阅历、温存、沉稳,这些品质也令孙多慈迷恋。
在两人的推搡迎拒之间,这份感情愈发升温。
孙多慈画像
悲伤散尽誓犹在,刹那温馨星月明
▍ 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感情,他的结发妻子蒋碧薇早已心知肚明。
除去一幅肖像之外,徐悲鸿还为孙多慈画过一幅油画,题为《台城月夜》。画中徐悲鸿席地而坐,孙多慈伺立一旁,项间有一条纱巾,正在随风飘扬,天际,一轮明月。
蒋碧微在台湾的生活照
▍ 蒋碧薇在看到这幅画后,如五雷轰顶。作为女人,她多想将这幅画撕成粉碎,但是作为妻子,丈夫的艺术之作自己怎忍心销毁?
最终,她将这幅《台城月夜》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看得见,却摸不到。在家人灼热的目光下,徐悲鸿如万蚁攻心,却无计可施。
孙多慈自画像
▍ 1932年底,徐悲鸿一家搬进了一栋带院子的两层小楼新居。孙多慈将自己的灼灼少女心,化作了几十株枫树苗,作为贺礼移栽到徐家大院里:“若注定不能在一起,那就让它们替我守着你。”
无枫堂
▍ 孙多慈之心,徐悲鸿心知肚明,甚为感动。突然有一天,当徐悲鸿从上海为张大千祝寿归来,一院子的枫树苗已全不见了踪影。原来蒋碧薇为了让丈夫悬崖勒马,竟将这几十株的树苗一把火烧尽……
错愕、痛惜、悲愤、无奈……
之后,徐悲鸿将公馆称做“无枫堂”,将画室称做“无枫堂画室”,还专门刻下一枚“无枫堂”印章……他用自己最决绝的方式宣泄他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但二人的感情,却在徐妻的阻挠下,不减反增,变得更加灼热。
左二为孙多慈
▍ 1934年10月,徐悲鸿带学生去天目山写生,行至僻静处,徐孙两人情到浓时,不由得深情拥抱相吻,这一幕被同行的同学收入进了镜头……
天目山上,层林尽染,在山间的小路旁,孙多慈摘下红豆,带着满怀愁思和柔情,娇羞地捧给徐悲鸿。徐悲鸿回到南京,定制了一对戒指,将红豆镶入其中,一个刻着慈字,一个刻着悲字……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 1935年夏天,孙多慈临近毕业,徐悲鸿开始为送孙多慈出国四处奔波。
他一方面为孙多慈策划出版素描集,一方面又不惜三番五次的拉下脸,去动用自己关系为孙多慈铺路。
孙多慈在创作中
▍ 最终,《孙多慈素描集》出版了,但是出国的计划却泡汤了。原来慈悲二人的恋情太过火热,最后引起了蒋碧薇的爆发。
为了阻止二人的愿望得逞,蒋碧薇四处奔走,开始绝情反击。她去找谢寿康,找了吴稚晖,上书给比利时庚款基金会主任褚民谊,最后,连自己的追求者张道藩也拉入了战局。
最终,慈悲二人猝不及防,一败涂地:孙多慈被父母劝说离开了徐悲鸿,徐悲鸿为了缓解情伤出国散心……
孙多慈跟友人在一起(中间为孙多慈)
▍ 而蒋碧薇的反击也让自己最终失去了徐悲鸿,1934年8月回到国内的她和徐悲鸿开始分居。
徐悲鸿一直对孙多慈恋恋不忘,常常会时不时消失,最后干脆一个人去了桂林,最后居然留在了那里,因为孙多慈及其父母正好在那里。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 在慈悲二人的爱情中,孙多慈一直以一种饱受争议姿态存在着。名门小姐,才貌倾城,却唯独败给了爱情,让自身和整个家族都变得灰头土脸,再无光彩。
徐悲鸿笔下的孙多慈
▍ 徐悲鸿的爱太过强势任性,狂热浪漫。他的方式往往如疾风骤雨、劈头盖脸,孙多慈如向日葵一般,只能仰面承受,感恩顺从,回报以满腔的敬重与爱……
战争与爱情不期而遇,兵荒伴着马乱,时间与空间的隔离,家国不保……二人的禁忌之爱,也风雨飘零,终于败下阵来。
孙多慈画作《妹妹》
▍ 恋爱的后期,孙多慈终于疲惫了,比起担惊受怕、遥遥无期的爱情,她开始期望一份平淡如水、踏实稳定的生活。她终于下决心,要了断这份不被祝福的爱。
为了挽回孙多慈,徐悲鸿在报纸上公开与妻子蒋碧微的分手声明……徐悲鸿的破釜沉舟,最终也没有换回他和孙多慈的长相厮守。
1961年孙多慈的画作《泰国公主》
▍ 1940年,孙多慈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她成为了一位踏实、安宁的妻子、母亲,再不会感受到动荡、迷茫。许绍棣给了她一个乱世中的避风港,后半生的她变得风度高雅,出尘绝俗,如纤尘不染的水仙。
同时,她的绘画也进入了新的境地,在丈夫的支持与关怀下,她开始频繁的开办个人画展,绘画风格也转向细腻、稳健、婉约。
孙多慈的《自由之歌》
▍徐悲鸿似乎从她的人生抽离的一干二净,不留一点痕迹。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谈
▍ 当徐悲鸿的另外两位爱人大方爆料自己和徐的生活感情时,唯有她,默默无语,一言不发。
孙多慈画作
▍ 所有人都相信,慈悲二人是真的分开了,孙多慈是真的放手了。
1953年,徐悲鸿去世,孙多慈在听到消息后,轰然倒地。随后,她当着自己的丈夫许绍棣的面,为她的恩师和爱人,徐悲鸿,守孝三年。
孙多慈生活照
▍ 她的一生,最美好的十年时光,毫无保留的献给了自己唯一的爱人,最后却只落得千疮百孔、遍体凌伤。人生的后半截,她选择了善待自己,放开了一切,却唯独没有丢掉怀念。
她的爱,像是赎罪,以最沉默、最平静的方式。
爱时轰轰烈烈,离开时干干净净,怀念时候沉默无声……
孙多慈国画作品
▍ 孙多慈在结婚前,曾对徐悲鸿思念入骨。她在安庆皖江公园又采摘了红豆,装进信封,寄予了那个让她寝食难安的人。徐悲鸿接到红豆,百感交集,挥笔赋诗三首,并将第三首送予了自己的好友王少陵。
1
急雨狂风避不禁
放舟弃棹匿亭阴
剥莲认识心中苦
独自沉沉味苦心
——徐悲鸿致孙多慈
徐悲鸿写给孙念慈的情诗
▍ 多年以后,孙多慈终于在王少陵家看到这幅字,而此时,徐悲鸿已经离世,二人早已阴阳两隔。
十年纠缠,苦恋一场,终究敌不过世事无常。
墨淌满笺言寒瘦
悲伤散尽泪空流
深院月斜空望月
万事皆空红豆留
—— 长城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