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即将播出的专访节目《面对面:王楚钦的蜕变之路》预告片中,国乒主力王楚钦首次公开谈及多哈世乒赛球拍受损事件,并以幽默方式回应两次球拍风波背后的心理挑战。他表示:“我连上厕所都要选固定坑位。”这种习惯一度让王楚钦难以接受突发变化,但巴黎奥运会上的“球拍被踩断”教训教会了他提前准备,随后在多哈世乒赛上因此受益。
面对主持人关于“被迫更换主战球拍”的提问,王楚钦坦言自己有强烈的秩序偏好。他说:“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习惯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不太愿意改变。比如上厕所那个坑位,我都会选一个固定的坑位。在比赛期间,包括训练的球台,我也会尽可能找昨天练过的那个台子。”
这种依赖在巴黎奥运会遭遇重击。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夺冠后,他将主拍放在场边与国旗合影,不料蜂拥而上的记者中,一名摄影师踩断了他的球拍。现场视频显示,教练肖战捡起断裂球拍后愤怒质问,王楚钦情绪崩溃,反复想为什么偏偏是他。尽管他赛后强调“用副板也能打”,但影响已然显现,男单32强赛中,他爆冷负于瑞典选手莫雷高德。技术分析指出,主拍胶皮需经上千次击球才能达到理想摩擦状态,而备用拍性能差异即便仅1%,也足以左右顶级选手发挥。
今年5月19日,相似剧情再度上演。多哈世乒赛混双第二轮开赛前,王楚钦发现球拍胶皮顶部出现折痕、海绵开裂。教练肖战当场向裁判抗议,但裁判以“检测流程合规”为由拒绝追责。最终王楚钦更换备用拍上场,虽以3:0击败巴西组合雨果/高桥,赛后仍难掩愤懑。此次事件将国际乒联赛事管理漏洞推向风口浪尖。前国手郭焱分析,裁判使用红色纸袋封装检测球拍时可能刮伤胶皮;更有多方质疑裁判操作规范性。
王楚钦在专访中的“厕所坑位”比喻看似调侃,实则揭示了顶级运动员对稳定性的极致追求。他将巴黎奥运的挫折转化为“主动训练备用拍”的策略,展现了职业素养的升华。以前觉得主板最顺手,王楚钦几乎不碰副板,现在他明白了,陌生感才是最大敌人。多哈换拍时他反而变得很平静,原来巴黎之后,他每天都尝试用副板训练。这种转变呼应了体育心理学中的“预防性适应”理论:当运动员预设最坏场景并反复演练,突发危机便不再致命。正如他笑言“可能要准备五块球拍”的豁达,两次“球拍劫难”非但未压垮他,反而锻造出更坚韧的竞技人格。
从巴黎的愤怒崩溃到多哈的冷静应对,王楚钦的“球拍成长史”映射了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成熟之路。他以幽默消解压力,以务实对抗意外,而国际乒联能否以同等专业态度回应,将决定乒乓球运动的未来公信力。当这位“固定坑位大男孩”学会随机应变,这项运动的管理者更该跟上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