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状况影响显著。在青少年抑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正面临更大的心理危机。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农村孩子比同龄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更高的抑郁风险、学业适应困难、心理创伤发生率高和显著的行为问题。这次调查覆盖了全国东、中、西部10个省/自治区,共获得13992份有效问卷,是近年来关于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全面的一次调查。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具体实施了这项调查。该基金会自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乡村教育,足迹遍布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秘书长土雪出身陕西农村,曾是中科院科研人员,后辞职全职从事公益工作,重点关注教育与孩子。
经济状况依然是影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更高。此外,父母学历普遍较低,缺乏家庭教育支持也是问题之一。不过,留守儿童的比例有所下降,更多父母留在家中,有助于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表现。
生活质量方面,许多农村学校的厕所卫生条件差,热水供应不足,宿舍条件简陋。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生活。学校管理的好坏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良好的宿舍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离婚、吵架等家庭问题会增加孩子的抑郁和焦虑风险。父母在家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更可能寻求家庭支持,这有助于减少欺凌和其他不良行为。
教育方面,农村学生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学术成绩,还包括适应县城生活的压力。成英公益基金会通过奖学金、夏令营等方式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培训教师也是重要一环,以提高他们的视野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
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改善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湖北省推行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安徽某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职业中学的学生也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他们往往是最后留在本地建设家乡的人。提供奖学金和技能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关注最偏僻地区的学生是当前基层教育中最紧迫的任务。通过改善学校设施、加强家庭支持和提供教育资源,可以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