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婉拒了俄罗斯关于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新提议,蒙古国则批准了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因坚持“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与西方保持紧密联系,对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建设持谨慎态度。但随着事态发展,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俄罗斯态度有所改变,原计划中,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应由俄罗斯与蒙古国合作建设,但由于蒙古国迟迟未作决定,进度缓慢。今年2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透露,俄罗斯正考虑不经蒙古而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新方案。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中方婉拒。
4月15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俄天然气管道通过哈萨克斯坦不可行,因为那里已有一条超载的天然气管道。中方拒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已经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进口天然气,如果再增加俄罗斯天然气,将导致直接竞争;二是中国西部地区本身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无需再从西部引入新的天然气管道,成本过高且不经济。
尽管中方婉拒了俄罗斯的提议,但双方的能源合作并未受到影响。张汉晖大使表示,中国进口商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兴趣浓厚,预计2025年俄罗斯对华供应量或将超过2024年的水平。
面对可能出局的局面,蒙古国也开始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项目。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全长958.6公里,经过蒙古国的6个省份和22个县。
这条天然气管道对中俄蒙三国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扩大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有助于丰富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海上运输路线的依赖,降低风险,并应对美国的制裁压力。对俄罗斯来说,在失去传统欧洲市场后,向中国出口能源是解决能源出口和经济问题的关键。对蒙古国而言,拥有这条管道不仅能保障自身能源供应,还能获得可观的过境费用,改善经济状况。这条三赢的项目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变数,还需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