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教程基于B站Expert电子实验室的PCB设计教学的整理,为个人学习记录,旨在帮助PCB设计新手入门。所有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使用,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及侵权,请随时联系,将会立即处理
目录
前言
一、前期准备与规则设置
二、差分信号线布线
添加差分对:
差分对布线操作:
等长调节:
三、电源线与接地处理
电源线设计:
接地与屏蔽:
四、收尾与验证
次要信号连接:
铺铜
3D 预览与保存:
一、前期准备与规则设置
- 打开工程:启动立创 EDA 专业版,打开 USB 拓展坞工程,进入云图纸和 PCB 设计界面。
- 调整设计规则:
- 点击「设置 - 设计规则」,进入差分对设置,将单位改为 mil,差分对内误差设为 5mil,应用并确认。
- 核心目的:确保 USB 差分信号线等长精度,满足信号完整性要求。
二、差分信号线布线
-
添加差分对:
- 在「工程设计 - 网络 - 差分对」中,手动添加 6 对差分信号(5 组 USB 差分线 + 1 组晶振信号线),明确正负极网络(如 DP/DM),确保软件自动校验等长。
-
差分对布线操作:
- 使用快捷键「Alt+D」激活差分对布线模式,优先从 Type-C 输入接口和 USB 输出接口的差分线开始,手动调整走线角度和路径,避免从焊盘短边出线。
- 处理电容干扰:将底层非关键电容(如滤波电容)移至底层,为顶层重要信号线腾出空间。
-
等长调节:
- 对差分线长度误差超过 5mil 的路径(如 Type-C 输入的 DM/DP 线),使用「等长调节」工具添加蛇形走线,确保双线长度一致,满足设计规则。
三、电源线与接地处理
-
电源线设计:
- 采用「实心填充」(多边形铺铜)替代传统导线,提升大电流承载能力。重点覆盖 5V 电源网络,连接 Type-C 接口、滤波电容、自恢复保险丝及芯片供电焊盘。
- 跨层连接:通过过孔(外径 24mil,内径 12mil,顶层 / 底层各 3 个)连接电源网络,确保电流路径通畅。
-
接地与屏蔽:
- 在 PCB 边缘和晶振周围密集放置 GND 过孔,形成接地环,对晶振电路进行屏蔽。
- 晶振电路处理:使用禁止布线层圈定区域,避免铺铜干扰,同时通过粗接地线连接所有接地过孔,增强抗干扰能力。
四、收尾与验证
-
次要信号连接:
- 快速连接电源指示灯、CC1/CC2 快充信号线,无特殊长度要求,确保连通即可。
-
铺铜
- 对顶层和底层 GND 网络进行全区域铺铜(晶振禁止区域除外),清除所有飞线
-
3D 预览与保存:
- 查看 3D 效果,确认元件布局与走线美观,保存工程,为下节课的参数调整和生产文件导出做准备。
- 查看 3D 效果,确认元件布局与走线美观,保存工程,为下节课的参数调整和生产文件导出做准备。
核心逻辑:按「重要信号优先(差分线→电源线→次要信号)」原则布线,通过规则设置与手动调节确保信号质量,最终完成全流程 PCB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