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他,在抗美援朝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率部参与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他,率主攻部队参加新四军对日寇最后一战——高邮战役;
他,指挥华东海军参与解放一江山岛;
他,为中国交通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是建立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决策者之一;
他就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少将彭德清。
赤胆热血 投身革命
彭德清(1910—1999),曾用名彭楷珍、陈国华,福建省同安县(现厦门市翔安区金海街道彭厝社区)人。
1926年秋末,16岁的彭德清参加同安农民运动,第二年年初,加入共青团。
1930年,彭德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戎马一生 战功卓著
彭德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各个时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1945年12月,作为攻城主力八纵副司令员参加新四军对日寇最后一战的高邮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等。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志愿军二十七军军长,在长津湖战役中一举歼灭美军的王牌劲旅“北极熊团”。
1954年后,彭德清调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参与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并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和炮击金门岛战役等。
1955年彭德清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建设祖国 再铸辉煌
1965年调入交通部,先后任副部长、部长。他果断作出港口建设规划,增强远洋舰队运载能力,还积极开辟中美航线、促进台湾海峡恢复通航;对中国公路网的规划,特别是对国防公路建设极为重视,为中国交通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他还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者之一,对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1983年退居二线,任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先后主编《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中华海魂》等书。
家道传承 恪守初心
彭德清的母亲郭喜在他三岁时守寡,独自一人抚养彭德清。虽家境贫寒,她仍坚持将彭德清送入学堂,为彭德清后来接触先进思想、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创造了条件。
虽然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出生入死及经济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但彭德清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彭德清是大海的儿子,他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把刘五店港建成厦门港集散码头,打动海外故友无私捐献巨资兴学助教,彭德清和省里的老同志一起向中央建议同安向金门供水,“两门”(厦门、金门)直航。
彭德清出生在海边,他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航海事业紧紧维系在一起。1999年6月10日,他在北京安然离世,享年90岁。1999年7月3日,他的骨灰撒入厦门、翔安、金门交界的水域,他的英魂仍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莫悔今生艰苦奋斗,严于律己自力更生,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彭德清的家训。如今,他的后代始终谨记并践行着这个家训,努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精神因传承而发扬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
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忆往昔峥嵘岁月,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无数往事已随时空湮灭,但先烈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用铁骨忠魂铸就的历史丰碑,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的家乡更不应该忘记!
正是这些英雄先辈的挺身而出,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有了现在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应学习革命烈士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崇高品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作出自己的奉献。
来源:厦门市翔安区纪委监委、厦门市翔安区图书馆
编辑:叶蔚蓉 涂柯欢 校对:陈锋责编:叶小佑
审核:翁英超
编辑:厦门长安网
福建法治报融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