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一个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
英文叫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
研究者以内卷来概括中国农业生产、国有企业生产、政治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出现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
互联网语境下,内卷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
哪些情况是内卷?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地应付工作是内卷;
4、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地挖掘、研究同样是内卷。
内卷背后的社会心态
特征一
“内卷”不仅是“吐槽”心理
词云图展现出,最高频词是“竞争”,基本每7条“内卷”相关的微博,就有1条涉及了竞争。与“内卷”相关的消极词包括焦虑、歧视、压力、允悲(表情)等。但是,“内卷”不仅是一种“吐槽”,“奋斗”和“努力”均位列高频词前15位中。同时,从主题看,涉及的主题不只包括丧文化、歧视、阶层等,也包括时代机遇。
特征二
“头部”群体更容易感到竞争压力
从舆论场来看,越处在“头部”的群体越愿意表达“内卷”。在高等教育层面,关于“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内卷”问题备受关注。即使是自嘲“小镇做题家”的群体,其实也来自“985”和“211”高校。在职场层面,尽管不少人自嘲“打工人”,但词频图展现的高频职业和行业也以“白领”为主。这或许体现出,更容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的头部群体,才更易感到“内卷”。
特征三
“内卷”和“打工人”“尾款人”式自嘲相辅相成
根据人民众云,2020年8月中旬至12月,“内卷”的热度在10月底达到峰值,而涉及“打工人”词汇的热度与“内卷”的峰值时期基本重叠,并同步回落。“尾款人”的热度整体相对较低,但其高峰也与其他两词基本处于同期。也就是说,“内卷”衍生出了一系列网络热词,其背后的社会心态和“打工人”“尾款人”式自嘲息息相关,彼此相互助推,从而热度居高不降。
特征四
中等收入群体的心态在“内卷”讨论中成为主流
“打工人”一词很大程度上由白领的职场“内卷”延伸出来,而曾经一度在网络引起关注的“三和大神”群体是真正的底层劳动者。“三和大神”是在深圳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三和人力市场”寻找日结工作,“大神”是对他们以极低的收入过日子的调侃。根据百度指数,“打工人”一词在短时间内引发巨大关注,而真正的底层打工者“三和大神”虽在2015年就被关注,但其搜索量一直稳定处于较低状态。同时,关注“内卷”的北京、上海更容易被和“高新产业”“白领阶层”相关联,而关注“三和大神”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则和传统上农民工流入的地区和小商品制造区重叠。这体现出,关注不同热词的人群画像具有差异,而受到关注更高的“内卷”“打工人”与中等收入群体劳动者更加相关。
“内卷”的传播平台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据人民众云,今年以来传播“内卷”的媒体和平台中,知乎跃居榜首,而知乎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小众、高端的互动平台。澎湃新闻网认为,只有中等收入群体、白领等具有一定文化资本、占据媒体话语权的群体,才懂得创造具有身份认同的词语。
项目创新如何避免陷入内卷化效应
把握四个环节:
一是建立科研人员和项目创新团队档案,用好用活创新工作室、科研中心等平台,点燃技术干部“万众创新”的热情;
二是运用好互联网 + 等手段,在基层科研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持“创新链”的完整,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机制优化,对项目“微创微改”、小发明小创造进行跟踪指导和总结,当好成果申报、推广应用对接的“红娘”;
四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推送与激励机制,打破“偷着研究偷着用”的思维,及时总结发布系统内、行业间的创新成果,以防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基层项目作为企业的“骨骼”和“肌肉”,项目创新水平与企业发展质量息息相关,要大力推进创新实践、创新总结、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度融合,既要形成高质量的成果和经验,又要注重推广和转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
蒙彼利埃第三大学,为法国最著名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有“欧洲常春藤”之称的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创始成员之一。是一个以文学、语言、艺术、社会与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蒙彼利埃第三大学下设10所研究学院,每年在校学生近20000名,包括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的3000名国际留学生。大学在贝兹耶还设有分校。该校设置有200多个涵盖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课程,尤其在法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名。
蒙彼利埃第三大学在欧洲、非洲、北美、中国进行同步招生并培养在职高级工商管理硕博人才,在中国既有全日制也有在职办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办学成立中法学院(全日制),校址在苏州,同时在中国·上海设立中国项目中心(在职),培养在职工商管理硕博人才。中法学院和中国项目中心的办学情况皆可在蒙彼利埃第三大学官网查询。
更多MBA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BA研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