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传说一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那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
次日,便有姓吴和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
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一到立春周、吴两人便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自还拿了一面小锣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
知府见到许多的百姓都来了,拿不出那么多钱,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立春传说二
立春是春天开始的标志,妇女们在这一天不回娘家,也在预示着农忙时节开始,无暇做其他事。
在古代就流传下来立春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在传说中立春这天是农户农忙的时候,一年的劳动将从今天开始,在立春这天农户们用纸制作一个大的耕牛,带到官府由县官用鞭打上三鞭,意思就是说家家户户的牛都劳动起来,举行完仪式各家各户就牵着耕牛下地去了。
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一是:姑娘回家爹娘没有闲暇招待,回来也是给爹娘找麻烦,耽误种地就麻烦了;二是:爹娘怕姑娘回家借走耕牛,耽误了种地,耽误收成交不上税官府就会找麻烦。有句俗话就说——打春走娘家,踩穷了舅子。
如今全是机械化生产了,根本就不需要牛出面。如果还依照习俗所说打春不走娘家,就贻笑大方了。
立春传说三
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
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很多人染上了病。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说:“全村人都得了瘟疫。”
于是,道人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然后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立春传说四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立春传说五
牛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地位很高,立春的很多习俗也与牛有关系。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这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诗流双汇集
作者:屠岸,金波
类别:儿童文学
包装:精装
适读年龄:6岁以上
春天就要来了,用诗歌开启新一年的阅读之旅。
《诗流双汇集》(2册)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级翻译家、诗人屠岸先生和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领路人金波先生历时一年为全国小朋友们创作的作品,由《窗里窗外》和《花开花落》两部诗歌集组成,《窗里窗外》选取了40首屠岸先生翻译得最为满意的经典的英语儿童诗歌和10首原创诗歌,《花开花落》选取了50首金波先生最知名的原创儿童诗歌。两位诗人互相为彼此的50首诗歌做了诗性语言的点评。
全书由西班牙著名儿童画家雷卡森斯先生用简洁凝练与饱含浓浓墨香的艺术气息的版画为诗歌配图。更为难得的是,这是儿童诗歌出版史上首次手写体与印刷体共同出版,工整与娟秀的字体透露着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诗人对文学与人生的敬畏。
《诗流双汇集》一经出版便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2015桂冠童书、2015最佳艺术呈现奖等多项荣誉。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