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臂、旋转、跳跃、定格……动感的音乐、炫酷的舞姿,是人们对街舞的第一印象,让人容易和潮流的年轻人联想在一起,而在莆田北岸,也有这样一位追求自我、追赶潮流,来自宝岛台湾的50岁街舞爱好者,他就是台胞陈明正。
戴着黑色鸭舌帽,一身休闲服,露着显眼夺目的纹身,跳起舞来流畅灵敏,这是陈明正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看出他已经有50岁了,从接触街舞到现在已有30多年了。作为一名台湾街舞文化推广师和妈祖敬仰者,陈明正先后两次来到大陆。
“妈祖是两岸共同的一个信仰,我来到这里就是想把妈祖文化与街舞文化进行融合。”谈及自己来到大陆的原因,陈明正颇有感慨。2022年,他怀揣着发扬街舞文化的美好愿景,第三次来到大陆,并勇敢地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北岸浓厚的妈祖文化让他毅然选择留下,现在的他,在北岸生活将近一年了,还开设了一家街舞培训班,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认真细致地教授孩子们学跳街舞。
【同期声 台胞 陈明正】
妈祖的信仰是两岸共同的一个信仰,包括我自己在台湾也常常去妈祖庙,所以让我选择留在这里,就是因为我确实很好奇,想要更深的来了解这块土地,确实也有一个想法,希望说借由街舞文化来跟在地的妈祖信仰文化做一个融合。
陈明正的街舞培训班开设不久,目前,招收了5位固定学生,主要教授嘻哈舞、震感舞等。学生中,年龄、身高等各有不同,但并不影响陈明正教学,他告诉记者,大陆的街舞机构多以个人为主,很难凝聚起一个热爱街舞文化的群体。他的教学方式多以培训舞团为方向,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孩子之间进行学习、合作,也方便外出表演,扩大影响力。
【同期声 台胞 陈明正】
目前我在教室就是以培训舞团为一个方向,有别于一般的培训班,就是说我们以舞团的话,会培养小朋友的一个组织力、荣誉感、向心力。那这有舞团的话,可以跟在地的一些地方做表演的结合,比如港里祖祠那边有闽台夜市,未来,夜市可能也有舞台,有音响,就会像台湾的庙口文化一样,那我也可以常常带小朋友过去那边演出,也是增加一个表演的经验,帮助推动在地街舞的风气。
陈明正口中的庙口文化,是指在台湾的妈祖庙前,常常汇聚很多年轻人,产生了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民俗艺阵的电音三太子等特色表演,很是热闹,深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陈明正期待,街舞文化能够与北岸的妈祖文化,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发展成类似台湾盛行的庙口文化,让更多的人乃至两岸的人民相互交流。
【同期声 台胞 陈明正】
比如可以用以妈祖的造型或创意来做街舞的编排,或者是像台湾之前有流行电音三太子,那我也可以用类似嘻哈三太子或者是街舞的各种风格。如果这个地方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都喜欢街舞,投入街舞,那是不是未来在莆田北岸这边成立妈祖的街舞交流赛,街舞也是两岸年轻人共同的语言,可以做一个融合,促进两岸更多的交流。
接下来,陈明正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街舞的推广,借助北岸这个平台,以“舞”为媒,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将莆台紧密联结在一起,推动莆台文化交流,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琛 蒋怡婧张琼英)
主管:北岸党工委宣传部
主办:北岸融媒体中心
总编:黄汉业责编:佘晓霞
投稿邮箱:ptmlb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