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这份乐谱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死亡华尔兹”,全名叫 Faerie’s Aire and Death Waltz(即仙境的艾尔和死亡华尔兹), 是John Arthur Stump( 1944 - 2006)创作的。他的侄子在2006年他的葬礼之后,于一堆乐谱中发现的。乐谱曲名后还写有 from “A Tribute to Zdenko G. Fibich”(来自于‘对Zdenko G. Fibich 的致敬’)和based on an ancient Cro-Magnon skinning chant(基于一首古老的克罗马农剥皮吟诵诗)。这首曲子就是John Arthur Stump胡乱创作的,完全为了乐谱的好看,带有一定幽默成分,本身无法弹奏。这就是最早的黑乐谱。
黑乐谱指的是被黑化的乐谱,那什么是黑化呢,是将一首歌的乐谱(一般是钢琴谱)通过midi软件进行不受现实限制的加工,用大量短音符来令其变得复杂、高频率而无法辨认的做法。
初期定义
黑乐谱首先是在niconico上火起来的,而且并非是为了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诞生的。
出现的原因是:
最初有人希望用纯钢琴来还原最终鬼畜妹。在缓慢的制作过程中,为了还原各种效果而不得不使用较多的音符。
所以在初期,黑乐谱的定义是 用较多的音符来还原一个特殊的mid。
后期定义
后期随着黑乐谱的发展而演变出了不同的意义,定义也因而有所改变。
对于音符数量来说,超过20000音符的就基本可以确定是黑乐谱,但是也有例外,如DL的某些黑乐谱只有几千。
对于现实意义来说,不能在人类的正常范围内弹出的曲子就是黑乐谱(请不要讨论诸如100000人同时分工弹一首曲子的这种极端情况,按照极端情况来考虑那么所有黑乐谱都是可以用人手弹出的。)
总的来说,黑乐谱与普通midi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密集恐惧症患者的不适
最終鬼畜妹フランドール S 片段
这些就是所谓的黑乐谱,是不是看着头皮都发麻啊,是不是很期待这样的乐谱演奏出来是什么效果啊。目前,黑乐谱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全曲音符总数共536,870,907,495个,MIDI大小超过了2TB,此曲的制作人占用电脑2个T的硬盘就为了这一首曲子,也真是任性!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试听。
西部高科数字化
西部高科集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数字化解决方案、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开发与档案集中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公司。为各省市文化厅、文体局、博物馆、文化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出版社、图书馆、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单位提供一流的文化档案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及文化共享资源数字化管理服务。西部高科主营业务包括:国家公共文化机构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文化部专业项目工程开发、以及各省市文化厅、文化局、图书馆、博物馆、考古所、文化馆【站】相关配套的软件产品研发和平台设计等。西部高科为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参与实施国家、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六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体系工程;运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整合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