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重要先行指标公布,显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通俗地讲,PMI能直观反映我国经济景气水平。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制造业PMI为49.7%,仍处于收缩区间,但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位于扩张区间,且三大指数均比上月有所回升。这表明同上月相比,我国经济的景气水平有所扩张,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
细分来看,不乏亮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0%和50.2%,比上月上升0.3和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在产需回升的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PMI指数与上月持平,继续处于50.9%的扩张状态,显示出在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较强的双重带动下,当前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增速领先,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较为乐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在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外部环境回稳带动下,6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回升过程,综合PMI产出指数在扩张区间继续上行,显示6月宏观经济继续处于稳中偏强状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上半年GDP增速约为5.3%。从6月PMI来看,服务业景气度回落,且弱于季节性,建筑业和制造业则逆季节性回升,呈现出“淡季不淡”特征。预计二季度GDP增速约在5.2%左右,上半年约为5.3%,将为实现年度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由于上半年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政策继续加码的必要性不强,所以近期各项政策仍在按部就班推进,以“用好用足存量政策”为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短期内政策面不会出台重大增量措施,而存量政策持续落地将对宏观经济景气度形成支撑。其中,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会继续对居民消费形成较强拉动;地方政府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发行提速后,7月基建投资也将获得支撑。外部环境方面,伴随我国对美国及对东盟、欧盟等非美市场的“抢出口”势头降温,7月出口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行,外需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会相应减弱。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7月份制造业PMI仍在50%荣枯线下方的概率偏大。一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会加大,7月通常面临年中生产淡季和高温雨水天气增多的影响,部分行业开工率可能季节性回落;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继续有助于稳就业、促消费,基建和消费有望进一步支撑内需和制造业生产;三是如果中美关税政策出现缓和,将有助于企业生产和居民就业的稳定,有利于制造业景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