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办公室同事的女儿李扬,去年九月份上初中了。因为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女孩常常跟妈妈来玩,我们非常熟悉。小孩儿特别聪明乖巧,跟人相处没有陌生感,外向可人,活泼大方,赢得了办公室同事的大爱。下半年的一天,她妈妈跟我讲起女儿,说孩子上初中以后,不那么活泼了,常常独来独往。问了才知道,原来孩子在交友上出现了问题。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李扬小学的好朋友,跟她上了初中的同一个班,按理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小学六年的好朋友结伴上学很难得。李扬非常高兴。一段时间后,这个好朋友又在班级里交了另一个好友。按常理,三个女孩子都应该是好朋友才对。可是另一个女孩却非常排斥李扬。只要李扬跟她的朋友有亲热的举动,比如拥抱一下,揪揪耳朵,都会招来那个新朋友的强烈抵制。并且警告李扬:她是我老公,你注意点,不能跟她来往!
一
无独有偶,最近我家侄女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于是,我问了好几个身边的有孩子正上初中的家长,才知道原来这个问题在中学比较普遍。孩子们上了初中喜欢交同性朋友,关系非常亲密。为了表达这种亲密的关系,她们就以老公老婆相称。
在我看来,初中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交同性朋友非常正常。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我初中的朋友有两个,那时候除了上课,回家,几乎天天都在一起,感情上依恋,生活上互相帮助。遇到任何事情都一起解决。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那一段时光,她们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和现在的孩子不同的是,我们的同性朋友是“对外开放”的。有两个人的,有三个人的,也有四个人的。大家的感情一样亲密。决不排外。于是问题来了。当下的孩子同性朋友,老公老婆相称?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我个人认为大方向是正常的。有专家说:初中孩子喜欢交同性朋友,其实是一种同性依恋。我们任何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何为“同性依恋”?
在讲“同性依恋”时,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青少年对待异性态度的四个不同阶段。
在青春期,随着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我们对待异性的态度大致要经过以下这四个阶段:
(1)异性疏远阶段——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的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而需要接触时,双方会感到拘谨和难为情。
(2)向往年长异性阶段——同时存在疏远异性和爱恋年长性的心理,后者会使他们对成年或老年异性产生依恋之情,比如,对老师、明星或周围年长者。
(3)异性亲近阶段——对异性怀有好感,甚至欣赏,愿意跟异性彼此接近,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精神兴奋程度高,往往对异性带有幻想色彩。
(4)两性恋爱阶段——经历了之前的异性交往,择偶的价值观逐渐成熟,进入选择自己配偶的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里,许多青少年在(1)(2)阶段可能会出现另一种倾向——同性依恋。这是许多青少年性成熟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阶段性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友谊,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这一需求更突出,他们急切地想要找到可促膝长谈、敞开心扉的那个知心人。同时,他们又处于对异性排斥的阶段,还无法做到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
所以,大部分青少年依恋的是同性,女孩子喜欢依恋、爱慕比自己大一点点,日常中爱护、理解、比自己略成熟的“姐姐”;男孩子喜欢亲近、崇拜比自己有个性、强大的“哥哥”。
所以,同性依恋是孩子们从孩提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段。不必大惊小怪。
二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多数是家庭的中心,家人围着自己转,任何事情都尽量去满足。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就是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差,凡事不愿意与人分享。
在对待同性朋友的问题上,尤其显示出他们的不足。对待自己珍爱的朋友,以老公老婆相称,说明她们其实非常珍惜对方,把对方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但是不愿与人分享,尤其是友谊独占,其实本身会带来其它的问题。
所以本来很正常的交友,放在过去家里几个孩子的时代,根本是不需要别人关注的事情。因为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成长环境,产生的特殊情况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关注和引导。
毕竟,同性依恋会不会过度到同性恋,没有任何专家会给出什么答案。如果任凭孩子自由发展,两人世界的可能谁知道会向着哪里发展呢?
专家在同性恋的问题上有过研究,结论是,同性恋倾向的人,来自遗传的因素只占百分之零点二八,其它的因素来自环境,人为,等等不确定。
我想没有一个家长是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同性恋倾向的,哪怕是同性恋的家长,也一样希望孩子各方面正常,毕竟这个世界是面向大众的。
所以,初中孩子老师和家长,请关注孩子们的交友心理,告诉他们,交朋友要懂得分享,懂得分享的同性朋友才更长久,友谊也才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