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注定要到来的分手时刻,高通早就做好了接受的准备。今年2月,苹果推出了新一代“低廉”iPhone新品—iPhone 16e,除了更低的价格和苹果AI门槛外,还搭载了自研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芯片Apple C1。这标志着苹果为与高通分手做准备。
苹果虽有自研芯片,但基带芯片研发一直不顺利,即便收购了英特尔团队,进展也不如预期。Apple C1的发布以及在终端的搭载,算是苹果打响了摆脱高通的第一枪。目前二者的合同在2027年到期,这两年是苹果自我验证的最后时间。
对高通来说,每年从与苹果的合作中获取约57亿至59亿美元的收入。合同到期后,高通大概率会完全退出苹果供应链。高通公司CEO安蒙在接受采访时回应外界担忧,称公司已不再将苹果的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依赖,即使未来没有新的合同也没关系。
当前,伴随着华为的回归、联发科在高端市场的崛起、小米自研芯片的落地,高通在消费电子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从安蒙的话中可以看出,高通早已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除了在原有优势领域比拼外,高通正在加速在PC、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发力。
商业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与妥协。苹果推崇全自研,从手机芯片到电脑芯片,一直在通过自研与硬件的融合,达到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利润。虽然苹果和高通现在是合作关系,但之前也闹出过不愉快。2017年,苹果因质疑高通“双重收费”而在全球范围内提起诉讼,并转从英特尔处采购基带。然而,技术差异导致英特尔的基带未能带来好的体验。2019年,苹果和高通和解,合作至今。双方的授权协议将于2027年到期。
与高通的和解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合作的同时,苹果还在继续加速自研基带的布局。2019年6月,苹果花费10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的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芯片部门,获得了1.7万项无线技术专利。按照苹果的规划,原本计划两年内研发出5G基带芯片,但后续进展并不顺利,iPhone一直搭载高通基带芯片。直到今年2月,距离与高通和解6年后,苹果自研基带芯片终于有了成果。随着iPhone 16e的发布,苹果自研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芯片Apple C1正式面世,信号有所改善。如果市场化反馈良好,今年的iPhone 17系列新品或许将全面搭载自研基带,这对苹果的成本缩减和利润都是重大利好。
不过,由于C1不支持毫米波频段,对海外用户的上网体验会有影响,因此iPhone 17不会全系列搭载这一芯片,可能只在Air系列上使用,常规系列仍用高通芯片。Apple C1的推出引发市场猜测,认为高通将受到较大冲击。机构Cellular Insights测试结果显示,使用高通基带芯片的安卓手机明显强于iPhone 16e,在下载速度上快34.3%~35.2%,上传速度更是快81.4%~91.0%。并且,iPhone 16e在测试过程中频繁出现表面过热现象。对此,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y Srouji指出,苹果的目标不是与竞品在规格上比拼,而是设计针对苹果产品需求的产品,不打算与高通、联发科等供应商竞争。
对于失去苹果这个大客户,高通并不担心。去年财报显示,高通年收入为331.9亿美元,每年从与苹果的合作中获取约57亿至59亿美元的收入。等到2027年合同到期后,对高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苹果已经在做市场落地实验,除非市场化不达预期,否则与高通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根据苹果的风格,全自研取代是未来不变的方向,与高通分手只是时间问题。不仅仅是高通,博通的Wi-Fi芯片也将被Apple自研芯片取代。
面对市场的担忧,安蒙表示,公司已不再将苹果的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依赖。高通知道苹果的生意只是暂时的,有更好,没有也会去拓展其他新业务来填补缺失。目前市场竞争激烈,联发科在高端移动芯片市场频繁发力,天玑系列高端芯片被更多主流手机厂商采购,高通的压力不小。华为全面回归后,从高通处的采购也会大幅降低。小米自研芯片走上正轨,未来将在更多产品上使用。尽管如此,具体的影响和实际采购还需看后续变化。
从现有处境来看,高通面临“四面楚歌”的风险,但从市场地位和一系列动作来看,其在保证原有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在拓展更多市场和业务,以应对潜在不确定性的冲击。最新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高通来自汽车业务的收入为9.59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连续第五个季度创纪录。高通与全球汽车OEM厂商合作,新增30个设计,覆盖驾驶舱、连接性和ADAS,预计2025财年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
在PC领域,高通势头也很猛,基于骁龙X平台的设备已有超85款在生产或开发中,目标2026年实现100款商业化。安蒙指出,高通在美国消费类PC市场的渗透率约为10%,并扩展到欧洲前五大市场,这些市场的市占率约为9%。高通计划在2029年将PC市场份额提升至12%,并预计带来40亿美元的营收贡献。“我们将永远留在PC市场。”这是安蒙喊下的口号,代表了高通在PC市场的决心。
现如今的消费电子市场,无论是终端竞争还是上游比拼,节奏和压力都更快更大。对于高通来说,技术和专利是自己的优势,但后来者的攻势也更猛,要做的就是做好产品,并拓宽自身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