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季的高温天气愈发“炙热难挡”。据@广东天气消息,7月7日,“广东鸡腿”在气温地图上已被烤成紫红色。当天广州、蕉岭、丰顺三地气温全面冲破38℃,其中蕉岭高温飙至38.5℃,稳坐榜首。在这样的酷暑下,别说长时间户外工作,就连普通人在户外稍微走动一会儿,都会感到汗水湿透衣衫。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热射病病例。就在7月6日,广州一名建筑工人因高温作业中暑,甚至被送进了ICU,情况不容小觑。
这名30多岁的黄先生(化名),是一名长期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事发当天早晨,他在工地劳作时,突然感觉全身乏力、恶心、头痛,紧接着便出现了四肢抽搐和全身性痉挛,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工友们见状,立即将他送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急诊科。
据急诊科潘诚医生介绍,黄先生被送到医院时,血压几乎测不出来,虽说当时体温未超过40℃的高温线,但他还是被立即按热射病急救流程处理,包括迅速降温和大量补液。医生结合他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背景和突发症状,初步判断为中暑引发的“热痉挛”。
随后,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黄先生已经出现了急性肾功能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必须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医生指出,像黄先生这种典型的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年轻、健康的劳动人群,尤其是户外工人、军人、运动员等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即便核心体温未必明显升高,但他们常会在中暑早期就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全身无力、大汗淋漓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很快可能恶化至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人以为中暑只是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过度的结果,其实不然。就在最近,武汉一名73岁的老人因长时间不开空调、只靠电风扇降温,最终在家中中暑昏迷,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这再度敲响警钟:中暑不分室内室外,也不分年龄职业,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体质偏弱人群同样容易中招。
医生提醒,高温期间,无论户内户外,都必须做好防暑措施。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风险极高。如果必须在户外作业,务必加强防护措施,戴好防晒装备,适当安排工作节奏,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品。
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疑似中暑,切记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比如打开电风扇、空调,冷水擦身、冰敷大动脉部位等;若情况不见好转,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求助,切勿拖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潘诚医生特别强调:“中暑防治的关键,首在预防。无论户外作业还是室内生活,都应重视高温带来的健康威胁。中暑和热射病说来快,发病时也极易被忽视,不能指望‘忍一忍就过去’,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才是明智选择。”
近期若必须外出或在户外工作,防暑措施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即便在家中,也别忽视通风与降温的重要性。高温天,别拿自己的健康冒险,生命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