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失望至极的母亲对儿子说:“别找我们,各自安好吧!读书的时候,你守了本分吗?读书你想上就上,晚自习你想溜就溜,早自习基本在厕所。做人要有规矩有底线!”这番话是在儿子带着记者找到母亲,试图调解回家时无奈说出的。
最近,长郡中学的一位尖子生小凯高考后被父母扫地出门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小凯高考物理类取得575分的成绩,但遭遇父母的“绝情”对待,被拒之门外且生活来源被切断。
小凯来自湖南安化小县城,从小学习优异,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异成绩考入了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的长沙长郡中学。长郡中学一本上线率超过95%,今年截至7月6日,尖子班已有26人被清北提前录取(含强基、保送等),全校清北录取总数预计超60人,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凯刚入学时成绩稳定在年级一百名左右,是毫无疑问的清北苗子。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进入关键的高中三年级之后,小凯开始沉迷于手机,学习态度急转直下。上课时他将手机藏在课本后刷短视频,完全无视老师的授课;夜里蒙着被子打游戏,常常熬到后半夜,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早自习基本在厕所度过,晚自习也时常溜号。曾经那个成绩优异的尖子生,成绩一落千丈,从年级前列滑落到全校倒数。高考成绩最后定格在575分。
对于一般孩子而言,575分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好成绩,但对于一个本有机会问鼎清北,可以稳上头部985的孩子,这个分数绝对算得上一败涂地。实际上,小凯父母的愤怒和失望,并不是因为成绩。母亲提到,文凭不重要,考上什么大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要讲规矩有底线。
父母已经经历过数十上百次的失望,苦口婆心的话说了不知道有多少筐,也不知道尝试过多少种方式来挽救。如果不是心凉透了,他们不会如此绝情。从安化到长沙,小凯父母异地陪读长达5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们放弃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一心只为给小凯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看着曾经优秀的孩子一步步堕落,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可想而知。当所有的期望化作泡影,愤怒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促使他们做出了将小凯扫地出门的极端决定。
小凯在被父母拒之门外后,处境艰难。他尝试按门上的密码锁开门,却发现密码已被更改。无奈之下,他联系媒体记者寻求帮助。在记者的协助下,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满心委屈地质问:“我家门怎么打不开了,你什么意思啊?”然而,父亲一言不发,直接挂断了电话。联系母亲时,母亲也是敷衍回应,称自己在外面出差,家里没电,对于密码更是装傻充愣,表示不晓得,随后以有事在忙为由挂掉电话。小凯向记者诉苦,讲述父母把家里所有空调、电暖炉都打开,耗光电费,迫使他出门,如今却让他有家难回的遭遇。
小凯的遭遇曝光后,网友观点呈现两派。起初,很多人觉得父母过于苛刻,甚至担心这样的做法会把孩子逼上绝路。但当了解到小凯就读于长郡中学,并且曾经是尖子生,因为沉迷手机而荒废学业后,网友们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纷纷站在了父母这边。
父母对小凯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感到绝望。他们的绝情实则是恨铁不成钢,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小凯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原因从来都是双向的。不能一味指责父母方式不当,也不能把一切归咎于青春期叛逆。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在发现小凯沉迷手机时,采取的干预措施可能并不恰当。他们只是简单地没收手机、限制使用时间等手段,却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凯沉迷手机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小凯父亲,把小凯的手机摔坏,导致他和父母发生第一次强烈的冲突,加剧了矛盾的深化。
青少年沉迷手机,往往并非仅仅是因为手机的吸引力,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如学业压力过大、缺乏自信、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父母的指责和惩罚不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可能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此外,父母对小凯过高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场冲突的激化。他们将考上清北或985名校作为小凯的唯一目标,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忽略了小凯自身的感受和兴趣。当小凯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时,父母的失望和愤怒便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亲子关系逐渐变得紧张,沟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矛盾无法调和。
对于小凯来说,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自律。在意识到自己沉迷手机严重影响学习后,他没有及时克制自己,而是继续放纵,最终高考失利。在与父母产生矛盾时,他也没有积极地去沟通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或者对抗。即便是被父母扫地出门,小凯依然没有丝毫的后悔之心,甚至找到母亲办公室,对话时还骂了母亲。
如果小凯持续这样下去,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戒掉手机瘾,努力学习,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进入大学,他最后还是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