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件新鲜事:58岁的梁实又开始在街头复习高考资料,旁边火锅店里飘着牛油香,包厢门上挂着“川大数学系”的木牌子。这位被网友戏称为“高考钉子户”的老哥,今年将迎来他的第29次高考。
有人认为他在作秀,有人劝他认命,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翻开梁实的复习本,密密麻麻的符号像火锅里的花椒辣椒,但细看却没几道完整的解题步骤。他自创的“看答案复习法”仿佛把高考变成了开卷考试。年轻人可能会因此受到批评,但放在这位两鬓斑白的老汉身上,却显出几分黑色幽默。毕竟,他还真金白银地开了一家名为“梁三百”的火锅店,店名就明晃晃地挂着自嘲。
世人总喜欢用“沉没成本”来计算梁实的时间和精力:29年光阴足够养大三个孩子,复习资料摞起来比火锅店调料台还壮观。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反而把高考比作种地:“农民伯伯种新品种失败十次八次,谁会说他是浪费地?”这话虽糙理不糙,在四川话里叫“犟拐拐”,用文雅词说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网上争论最激烈的是“值不值”。有人提到他是建材厂老板,说他“有钱有闲瞎折腾”。然而,看看火锅店里挂着的包厢名,再看看他提到川大时发亮的眼睛,分明是一个被卡在时光隧道里的老男孩。就像重庆人吃火锅必点脑花,有人嫌腥有人爱,可人家就好这口绵密劲儿。梁实的高考情结,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脑花依赖症”?
他的复习方法也让人哭笑不得。地理换生物,说是“记忆内容多,动笔少”;数学大题只写局部,美其名曰“精准打击”。知道的这是高考复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研发新锅底,先试吃再调整配方。转念一想,年轻时他在国企改制浪潮中拼搏,中年下海赚到成都第一批私家车,这份“看菜下饭”的生存智慧或许真比题海战术管用。
面对直播带货的诱惑,梁实摆摆手:“流量高和卖货是两码事。”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火锅店老板拒绝加盟商的模样。在这个人人争当网红的年代,他偏要守着高考和火锅两口锅,活成移动的“矛盾综合体”。你说他固执吧,人家火锅生意红红火火;你说他清醒吧,又死磕着二本线转圈。
最近有网友调侃:“梁老哥再考十年,怕是要把高考历史平均分拉低。”换个角度想,当同龄人在广场舞池里比划扇子,这位老哥在考场里刷题,何尝不是另一种“不服老”的倔强?就像他火锅店里的老汤锅,外人嫌它翻腾太久,可人家就爱这口越熬越浓的滋味。
或许我们该把“值不值”的算盘收一收。这世上有人爱钓鱼,有人爱盘串,梁实偏爱在高考考场里泡枸杞茶。只要不偷不抢不影响他人,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可爱?再说了,等哪天他真的考上川大,火锅店岂不成了“状元及第”的活招牌?到时候食客们举着录取通知书打五折,这画面可比直播间喊“家人们”带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