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全国人民都在熬夜点外卖。不少人感叹:“喝不完,根本喝不完。”奶茶店的店员们也直呼订单“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这个夏日炎炎的周末,平台外卖大战再次拉开帷幕。骑手严师傅数着手机里的1700块钱,乐得合不拢嘴。而店长小张却在店里愁眉苦脸地算账,3000多单的营业额看着挺唬人,扣完各种成本,一杯奶茶连1块钱都赚不到。同样是这个周末,同样是外卖大战,两个人的境遇却是天壤之别。
平时严师傅一天也就赚个三百来块,但那天不一样。平台补贴给得特别狠,一单能补十几块,配送费也翻了倍。“百十米的活儿都给十几块,40度的天也舍不得歇着。”他一边擦汗一边说,“一天送了127单,破了我的纪录。”这数字相当于普通白领半个月的工资,一天就到手了。
反观小张这边,情况就没那么美妙了。美团和沪上阿姨搞的“0元喝咖啡”活动,门店被动接单,每做一杯就得赔2到3块钱。“平台活动也不跟我们商量,系统自动接单,我们又拒绝不了。”小张指着后台数据,一脸无奈,“营业额看着是一万多,实际到手的只有六千多,扣完成本基本没啥利润。”
这种反差就像同一场雨,有人在屋里淋湿了,有人在外面却收获了甘露。阿里和美团这次是真的拼了命在烧钱。“满25减24”、“满15减15”,这种近乎白送的优惠券满天飞。美团甚至搞出了“0元喝奶茶”的活动,淘宝闪购也推出“满18减18”的新人红包。两家平台就这么硬碰硬,看谁的钱包更厚,看谁能撑到最后。
结果用户疯了一样地下单,美团APP直接被挤瘫了。官方回应说是“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当天的即时零售订单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就超过1亿单。这个记录估计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在那天点了外卖,这种消费密度简直就是商业奇迹。
银座购物广场的提货处,打包好的商品像小山一样堆在柜台上,外卖小哥们排着队取货,场面比春运还壮观。“天气炎热,人们本来就不愿意出门,再加上平台补贴力度大,今天我们爆单了。”提货处负责人一边忙活一边感叹,话里透着又累又兴奋的复杂情绪。
这场大战,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骑手这边,收入确实涨了不少。小石师傅平时一天就赚个二三百,那天直接破千了。“单子平台补贴高,配送费也给得多,就算超时扣个三四块,照样赚钱。”他的眼神里闪着光,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过风险也不小,要是被投诉,一下就扣500块,一天白干不说,还得倒贴。
商家就比较惨了,表面上看营业额蹭蹭往上涨,实际算下来却是赔钱货。蜜雪冰城的一家店直接把冰鲜柠檬水下架了,老板苦笑着说“太累了,1000多单根本做不出来,还挣不到钱。”
消费者倒是挺开心,特别是那些专门薅羊毛的。市民张先生花1.1元买了份原价51.1元的鸡排套餐,这种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不过也有倒霉的,像小杰出差点外卖,从下午两点等到晚上六点都没送到,饿着肚子去开会,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这种局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跷跷板,一头高了,另一头必然就低了。平台大战的天平,似乎从来就没有平衡过。平台大战说到底就是烧钱比赛,可钱总有烧完的时候。现在的模式其实挺畸形的,平台为了抢市场份额,不计成本地砸钱补贴,消费者确实享受到了实惠,骑手也能赚点快钱,可商家成了夹心饼干,两头受气。
这种恶性竞争可能会破坏整个外卖生态,消费者被惯坏了,习惯了超低价甚至免费,以后恢复正常价格怎么办?商家被榨干了利润空间,服务质量能保证吗?监管部门可能很快就会出手,毕竟这种无序竞争,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行业。平台也得考虑这种烧钱模式的可持续性到底有多强。
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行业的价格战最终都会回归理性。当年的滴滴快的大战、共享单车大战,最后不都是以合并或者退出收场吗?外卖大战的硝烟还在继续,真正的赢家会是谁?时间会给出答案,市场会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