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入世修行成佛,圆寂后,心脏烧成金刚舍利 | 文 三只眼读史
太虚大师原籍浙江崇德,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是近代著名高僧,与虚云大师、倓虚大师齐名,被称为民国佛教三虚。从少年时代开始,太虚大师就向往僧侣修行的生活,颇具佛家慧根。他的修行方式与其他大师不同,不是深山寂坐,四大皆空,而是积极入世传播佛教思想,投身到时代改革和爱国运动中。
太虚大师自学研习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等进步书籍,对谭嗣同的仁学,尤为推崇。从这些知识中,太虚大师领悟到,佛法需要加入新知识,产生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慈悲心愿。为此,太虚大师还专门师从苏曼殊,学习英文。太虚大师在广州白云山双溪寺讲法期间,与革命人士往来频繁,各种秘密集会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身披袈裟的身影,同时结交许多佛学、诗文上的朋友。广州革命党人起义,七十二烈士殉难,官府四处搜捕革命党人,太虚避难江西会馆逃脱一劫。
武昌起义诞生了中华民国,太虚大师来到南京,积极组织“佛教协进会”,开办僧学堂,进行佛教改革,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抗日战争爆发后,太虚大师为救亡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并首先发表《电告日本佛教徒书》,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杀”的精神,制止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时,太虚大师又向全国佛教徒播讲《佛教与护国》的理论,动员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抗战胜利后,因为太虚大师所作出的贡献,国民政府授予他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关于投身抗战,太虚大师如是说:“中国为国家民族自卫,为世界正义和平,为遮止罪恶、抵抗战争而应战,与阿罗汉之求解脱安宁不得不杀贼,佛为建立三宝不得不降魔,其精神正是一贯的”。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在于“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入世思想,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太虚大师这些入世修行的思想和行动,得到佛学界和民间的一直好评。蒋介石曾于一个中秋之夜,亲至太虚大师寓所,请他讲授《心经》,学习“入世”之道。
1947年3月,一代入世修行的高僧在杭州海潮寺圆寂,太虚大师的法体火化后,弟子们拾得舍利子300多颗,紫色、白色、水晶色均有,更显太虚大师功德的是大师的心脏久焚不化,最后烧成一颗硕大的金刚舍利,上面缀满晶莹剔透的小颗舍利子。为了纪念太虚大师,弟子们建舍利塔于虎园路半山堂,同年迁建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顶太虚台上。太虚台前面修亭、后面筑塔,亭中立起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碑上刻着当代画家丰子恺先生为太虚大师所作画像。
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枯燥的历史,请关注“三只眼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