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起,“低空经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随着无人机配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全国已有6所“双一流”高校申请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这3所在京高校。根据规划,这些学校将于今年9月招收第一批学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低空经济人才。
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迎来更加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部署,教育部官方网站公示了全国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的信息。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工学学位。上述6所学校计划年度招生人数共计360人。高校联合布局不仅将推进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多元化发展,还将为行业提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材料显示,关于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直接就业,每年约有4000人的人才需求,辐射就业方向约有20万人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后可在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如在低空有人/无人飞行器相关院所、低空产业企业从事研发、制造、运营等工作,也可在低空管理政府机构参与管理与规划。
首批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3所在京高校,在航空航天、工程技术、通信等领域有深厚积累,具备开设专业的优越条件和师资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由无人系统研究院牵头,联合多个学院共同建设,涉及五个一级学科。学校将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上,有微积分、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课程,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力学、低空飞行器总体设计等专业课程。
北京理工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通用低空飞行器、新能源飞行器以及新概念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动力以及低空交通管理等专业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该专业在“宇航与机电类”这个大类中进行招生,设立“低空技术班”,拟开设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新能源飞行器能源管理与控制、低空综合交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北京邮电大学则将计算机与低空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侧重培养低空飞行器的网络通信、安全管控等方面人才。学校建设的第三代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涵盖了1000多台教学台式机、教学用服务器、专用基站、无人机及其配套的路由器等,可以作为教学实验的基础设备,为该专业学生提供空中、地面等空天地一体化的实验环境。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低空经济赛道潜能无限,新兴产业蓬勃生长。面向国家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既是试点也是考点。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