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让人不解的新闻:
一个名叫皓皓的男孩,竟然离家出走了100多次!
看着这个数字,您是不是跟我一样感到震惊!但是,更让人不解的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家长居然无动于衷,甚至连找都没有来找过他!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看完新闻的我,心里一阵凉意。
当民警在火车站找到孩子时,他居然淡然地磕着瓜子说道:
“我不想回家,只想待在上海南站。那是我过夜的地方,我的朋友都在上海南站。”
孩子年纪小,不懂离家出走的后果还可理解,但是电话那头的爸爸,竟然也出奇的淡定:
“我都习惯了,他经常出走,基本上每次跑掉都是一个月。”
网友的评论真是代表了我的心声:
“听得我想冲进去打人!”
“匪夷所思,不可理解!”
“真的找不到的时候后悔晚矣!”
作为一个爸爸,孩子离家出走100多次,换成哪个父母恐怕都要急疯了。
但是这位爸爸没有一点心疼一点担心,完全没有要管的意思。
难怪网友气愤地留言:没有能力爱孩子的家庭,真的不要生孩子!
但是,仔细了解后我才得知,男孩的父母已经离异了。父亲独自带着孩子,又经常出差,工作繁忙,这才让孩子感到非常孤独。
了解到这里,我才开始认真思考单亲家庭孩子的养育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
正在热播的综艺《奇遇人生》里,有位嘉宾是90后金像奖影后春夏,她那率真的个性,令我记忆深刻。
但是她在提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眼睛里却满是无奈。
她曾坦言,自己家里所有女性都离过婚,导致自己无法在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
甚至有朋友说她是因为内心活成“秋冬”,所以才要叫“春夏”。
可见,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之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但是,现实生活激增的单亲家庭比例,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2018年的全国离婚率已经达到了38%,其中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3%!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这一结果,直接造成了单亲孩子数量的急剧增加。
华东师大科研人员结合心理学经典分析法——MHT分析法,对比了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中初中生心理问题因子的测量结果。
最后发现:
单亲孩子最突出的问题是焦虑和孤独,其次是自责与冲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
为什么容易有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曾说过:
“所有青少年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深以为然,而且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原因:
(1)不良情绪的伤害
在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时分和时秒是一对在父母离婚边缘挣扎的兄妹。
时秒拼命地表现好,希望能中大奖全家人一起去旅行,以此缓和一家人的关系。
用德国哲学家海灵格的理论来说,时秒就是一个希望成为“家庭保护神”的孩子。
哥哥的心里也有疑问:我们的父母,不是因为相爱才生下我们的吗?那为什么不爱了呢?他们会不会以后也不爱我们了呢?
孩子终究不是保护神,最后他们的父母还是离婚了,就连互相取暖的兄妹俩也在面临着分离。
父母的争吵不休,是一重伤害,孩子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是二重伤害,亲人的分离更是终极伤害。
这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孩子心里再也打不开的心结。
(2)家庭功能缺乏
豆瓣上,曾经有一个轰动一时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
其中一位网友留言说:“我不是子女,我是一种叫做子女的工具。”
她的讲述字字都是血泪:
在父母离婚大战的那些年里,我就像个球一样,被踢过来踢过去。
妈妈一开始为了拖着不离婚,把我塞到爷爷奶奶家里,扬言“这是你们家的,我不带!”
后来爷爷奶奶想来看我,妈妈又破口大骂:“他们一家人骨子里坏,坏透了!”
这样的倾诉让人心疼。
一个家庭中没有爱和关怀,只有互相谩骂和推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又怎么能感受到幸福?
(3)过度补偿心理
18岁的刘勇,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职高学生。
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要名牌,买一双鞋子都是1000元以上。
因为觉得离婚亏待了儿子,刘勇的妈妈从不对儿子说“不”。为了满足儿子的物质欲望,妈妈不得不找了好几份兼职。
可是刘勇是什么表现呢?
他每天没事就坐在电脑前,或者躲在屋里跟同学打电话,满嘴都是脏话。
当妈妈听不下去说他的时候,他一开始还默默听着,后来演变到突然就火冒三丈,甚至动手打妈妈。
父母的离异让刘勇的心情无法舒展,他用物欲和不羁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适。
而妈妈的负罪感和歉疚,又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为所欲为的环境。
这种过度补偿心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儿子人格畸形的催化剂。
就是以上这些原因,为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如何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但我们也能够从一些单亲孩子身上,找到一些积极正能量。
看看以下单亲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借鉴之处:
(1)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鬼马精灵,12岁就在国际秀场上走秀,走路带风毫不怯场。
唇腭裂患儿,单亲家庭,这些普通人避之不及的“标签”,在李嫣这里完全不值一提。
她不仅敢说出“菲姐的时尚只有我跟得上”,还在社交平台上做起了“美妆博主”,气场强大到让网友不禁叫她一声“李老师”!
在慈善晚宴上,妈妈王菲带着姐姐窦靖童来参加,一家四口一起牵手跳舞,其乐融融。
王菲和李亚鹏用行动向孩子证明,一家人相爱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发生改变。
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一直在,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想不自信都难。
(2)坦然告诉孩子实情
在《妈妈是超人2》中,马雅舒13岁的继女阿迪雅,向她抛出犀利问题:
“你为什么离开你前夫?”
一瞬间,气氛变得很尴尬。
但马雅舒没有逃避,而是像和大人谈话一样告诉阿迪雅:
“因为我们不想再为对方做任何事了。但我和你爸爸可以为了彼此付出一切。”
阿迪雅点点头,表情有些释然。
她第一次袒露心声:不想和马雅舒太过亲近,是因为有时候觉得会对不起妈妈。
一句话,戳中了许多单亲家庭中孩子的痛点。
马雅舒不再选择做一个传统的“后妈”,而是成为了阿迪雅的朋友。她们一起谈心逛街吃美食,让阿迪雅慢慢敞开了心扉。
与其让孩子活在猜想和焦虑中,不如和他们平等坦然地交流。
和孩子建立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孩子也会和你一起成长。
(3)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单亲妈妈马伊琍,每天晚上都要面对这样焦头烂额的情况:
一边是大女儿君竹,想要和妈妈聊聊学校的事情,聊聊自己的心情;
一边是想要妈妈讲故事陪睡的小女儿。
两个人同时需要妈妈的时候,马伊琍选择了先陪大女儿聊天,因为大女儿已经懂事了,会感受到外界的压力,也有了自己的烦恼。
同时她也会向小女儿保证,先乖乖地和外婆睡觉,等自己和姐姐聊完就会来抱她。
现在君竹已经11岁,还会和妈妈像闺蜜一样讨论所有的问题。
保持和孩子的充分交流,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解决。
没有不需要关注的孩子,只有不够细心的父母。
一本名为《伦尼与露西》的教育绘本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并不取决于家长的数量,而是孩子得到的培养的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皮卡哈特博士也认为:
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承担额外的责任,但也会激发他们的潜能。
是的,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成长的阻碍。
只要有正确且适合地引导和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