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以1.99美元特惠咖啡打开纽约市场,但美国本土也有低价咖啡等着它。中国连锁咖啡馆开到了美国,中美咖啡之战再度升级。
6月30日,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瑞幸正式进军美国,在纽约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道同时开业两家门店。这是该品牌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瑞幸咖啡以低价策略吸引顾客,面向新注册用户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包括两张“任意饮品1.99美元券”等优惠券,还可以参与抽奖赢“全年免费咖啡”大奖。虽然瑞幸的正式菜单价格没有那么低,但整体比星巴克在美国的定价低大约20%。
开业当天,瑞幸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瑞幸派送的帆布袋等周边产品也一抢而空。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咖啡消费市场,是瑞幸咖啡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市场。此次进军美国,瑞幸将在选址、产品、服务等方面积累本地化运营经验,作为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参考。
瑞幸目前全球门店已突破2.4万家,其中99%在中国,此前海外市场只进入了东南亚,现正谋求进一步扩张。这对以美国为大本营的星巴克而言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遭遇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挑战,业绩承压,正在考虑出售中国业务的少数股权。如今中美两地的交叉竞争,对这笔潜在交易的影响有待观察。
瑞幸在纽约开业当天,许多顾客下载瑞幸App购买1.99美元的咖啡。在瑞幸的正式菜单上,价格区间在3.45美元至7.95美元之间。最低的是3.45美元的滴滤咖啡,常规的美式咖啡4.45美元,拿铁、卡布奇诺均为5.75美元。菜单设计上,既包含了美式、经典奶咖等经典咖啡,瑞幸也把中国流行的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饮品带到美国。
瑞幸方面表示,在进入美国市场时进行了多层面的本地化工作。运营方面,瑞幸咖啡充分考虑美国消费者需求和习惯,引入全套智能化设备,员工扫码即可快速完成饮品定制,即买即取。在支付方式上,瑞幸咖啡App接入Apple Pay、PayPal等本地主流支付方式,实现“线上点单 + 到店自取”的模式。
为了给新店造势,瑞幸在市场营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这两家实体店开业前夕,该品牌在纽约联合广场、SOHO区等热门商圈开展“快闪车”地推活动。“一年咖啡自由”等促销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快闪车外大排长龙。瑞幸还邀请了当地的网红探店,显得更加热闹。
瑞幸在美国的定价低于星巴克和唐恩都乐。比如冰美式,瑞幸定价4.45美元,星巴克5.55美元,唐恩都乐5.73美元。在低价促销方面,瑞幸的“1.99美元咖啡”也对标了本土咖啡品牌的促销价。例如,美国银行第一资本早就开出了自己的咖啡店Capital One Cafe,里面最便宜的咖啡4美元,用第一资本的信用卡支付可以享受全场对折的优惠,也就是一杯咖啡2美元。
瑞幸的出海始于2023年,首站落地新加坡,继而向东南亚地区辐射。根据郭瑾一的说法,新加坡是瑞幸出海打造品牌、打磨系统、摸清海外模式的重要阵地。因此,新加坡的瑞幸门店全部采用直营模式,并计划以新加坡为东南亚总部,向其他国家以品牌授权的方式扩展。2024年底,瑞幸进入马来西亚,采用大加盟模式,由总部控制供应链和营销决策,本地加盟商负责运营。
从瑞幸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看,海外业务里,新加坡门店总数为57家,马来西亚门店为8家,海外门店共计65家。即便再加上刚刚开业的两家美国门店,瑞幸目前出海的总体规模还很小。尽管瑞幸模式在中国已证明了成功,但它能否在美国复制这一成功还有待观察,尤其是在星巴克拥有超过50年先发优势的情况下。
瑞幸咖啡的门店虽然在2025年才登陆美国消费市场,但它的股票早在六年前就已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中国连锁品牌,用低价、烧钱补贴的方式在本土市场迅速扩张,2019年火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然而,2020年瑞幸因财务造假问题退市,一度令“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受质疑。如今它终于把实体店开到美国市场,把战火烧到了它最大竞争对手星巴克的腹地。
瑞幸曾经发生财务造假的恶性事件,从纳斯达克退市后调整管理层、重组董事会,卷土重来,于2023年超越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截至2025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有24097家门店。根据最新一季财报,瑞幸在全球有24097家门店,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总数达到24032家。同一时期,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为7758家。
不过,就全球化布局而言,星巴克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国是星巴克最大的市场,其在美国的门店为17122家。其次为中国。星巴克在中美两个市场的门店总数占公司全球组合的61%。接下来是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市场。此外,星巴克在印尼、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超过1000家门店。
在经营层面,瑞幸近年来的表现逐渐向好。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GMV(商品交易总额)为103.54亿元;GAAP营业利润大幅增长至7.37亿元,营业利润率为8.3%。相比之下,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表现堪忧,近年来面临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等本土品牌竞争的挑战。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下降1.4%,同店销售额、客单价连续下滑,第三财季甚至下降了14%。
在2025年一季度,这一情况有所缓和,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增长4%。期间,星巴克被曝考虑出售中国业务股权。2025年3月,交易传闻愈演愈烈,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等私募巨头被曝参与竞购,华润和美团均为潜在买家。据路透社报道,如果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出售,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不过,出售股份的具体规模尚未确定。
近期,星巴克还下调了多款冰饮和茶饮价格,平均降幅5元,被认为是被动应对价格战的举措。对于外界的诸多猜测,星巴克董事长兼CEO倪瑞安透露,公司正探索通过出售中国业务少数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且已有不少潜在买家表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