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省联考成绩出炉,第一名裸分729,出自河北衡水中学,再次引发各界对衡水模式的讨论。
当年,“北衡水,南黄冈”,两强并立。如今,黄冈中学盛名不再,江湖地位被毛坦厂取代。衡水“掐尖”优生,毛坦厂招复读生。一个“培优”,一个“辅差”,错位竞争,各具特色。
与毛坦厂只在本地扩张不同,衡水中学还实施了品牌扩张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办了十几所分校。
2017年,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开办平湖分校,遭到浙江教育界强烈抨击。杭州一位校长称,让衡水中学来平湖,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
浙江省教育厅一位处长也说,衡水中学眼里只有分数,把孩子当成考试机器,这和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
消息传开后,家长们的反应更激烈,相关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最终,衡水中学平湖分校被迫改名为平湖杭州湾实验学校,才得以顺利开办。
平湖分校开学后,很快就因违规招生被处罚,处境艰难。三年之后,平湖分校交出中高考成绩单,嘉兴中考状元、平湖高考状元都出自该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认可。
社会上对于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的议论毁誉参半。质疑者认为,衡水模式是应试教育的极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衡水中学在全国范围内掐尖招生,属于不正当竞争。如果只招本地学生,还能达到现在的办学水平,那才算真厉害。
但是,当初衡水中学也是凭实力创立了品牌,才得到全国范围内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这样质疑是反果为因,根本站不住脚。
赞同者认为,存在即合理。衡水模式是现行高考制度催生的产物。否定衡水模式,就是否定高考制度。
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理念冲突,本质上是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冲突。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精英不高考,中产出状元,寒门学子怎么办?
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读国际学校,人生成长的路径早已规划好;中产家庭的孩子,择校、培优,高考胜出的机会更大;寒门学子,唯有用时间和汗水换成绩,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奋斗了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句话,不知撩动了多少寒门学子的神经。
白岩松在访谈节目中辛辣地指出:“批评衡水中学有悖素质教育,是“何不食肉糜”,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考上好的学校,成才的概率就高一些。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这就是事实。”
衡水中学的重本率高达90%,很多孩子进了衡水中学,半年时间,成绩就有明显提高。一年之后,目标就不再是一本,而是清华北大。就是这么厉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衡中校长郗会锁将学生成功的秘诀总结为“8+1”,即8种力——梦想力、激情力、吃苦力、抗压力、专注力、凝聚力、自律力和坚持力,加上1个好习惯。
大公司招聘员工,经济发达地区招聘公务员和教师,都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名校毕业生更受青睐。深圳龙华招聘的中小学教师,清一色是清北和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华为百万年薪的员工,哪一个不是来自重点高校?
名校毕业生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大公司招聘名校毕业生,也不是唯学历唯文凭。平心而论,当中小学教师,大专生的知识储备就够了。在华为上班,也未必需要过人的学识。
企业真正看重的,是员工的专注力、抗压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名校毕业生已经通过高考,验证了这方面的能力。
郗校长认为,要落实“8+1”,培养学生这八个方面的能力,精细化的管理很重要,但核心还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衡水中学在这方面同样做到了极致: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励志语录,每天跑操时的齐声呐喊,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
“教育就是打造一个场,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场,在这个场中,学生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郗校长如是说。
新东方俞敏洪也说过,教育其实很简单,点燃、唤醒、激励,把这几个字做好了,就达到了90%以上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快地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最有效的是榜样的激励。
很多孩子不是智商不足,只是心态不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提高成绩,从而自暴自弃。
其实,即使是学霸,成长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能够看看,他们是如何走出学习低谷的,对孩子应该会有很大的触动。
我最近在看《等你在清华》《等你在北大》这两本书,非常有感触。正应了那句流行语:以你的努力程度,远没到拼天赋的时候。
那些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学霸,并不都是天资聪颖。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智力很普通。他们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看了清北学霸的成长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振奋了精神,不再对自己的学生失望——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唤醒,成长为优秀的学生。而唤醒他们,正是我的责任。
建议家长让孩子看看这两本书,清北学霸的成长经历,应该能给孩子很好的激励。学霸们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我对这套书的内容非常有信心,应该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面的“去看看”了解一下。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毫米,资深教育作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