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反映了家庭在面对病人陪护时面临的无奈与压力。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住院时的陪护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医院能提供标准化的照护服务,许多人会感到轻松许多。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已印发方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至少要确定一到两所三级医院参与试点。这项试点将采取何种模式?服务清单能否满足大家的需求?收费标准等改革重点环节又会有哪些突破?
病房里,年过七旬的王爱香膝盖痛已有三十多年,她之所以一直没有住院,一方面是因为惧怕手术,另一方面是怕给女儿添麻烦。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无锡工作,也有子女需要照顾,因此住院这几天,王爱香完全离不开护理员的照料。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进行免陪照护的相关改革。该院院长钱燕华表示,医疗护理员具有观察患者基本情况的能力,如大小便的颜色、性状,并能够及时识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这家医院位于中心老城区,周边老年居民众多,慢性病患者占比高,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子女多忙于工作,对住院照护的市场需求巨大。五年前,这家医院开始试点,目前已有多个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在每天90-240元之间。
日益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使得免陪照护服务变得十分紧迫。本周,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发布《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在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优先确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开展试点工作。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科室因一级护理患者占比较高,成为优先试点的科室。
在已经展开的试点医院实践中,相比患者自聘的护工,医疗护理员首先要经过医院的专业培训,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度更高。具体要求包括观察患者细节情况,如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呼吸不畅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安徽省胸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夏玲表示,他们将护理员分为新手级和胜任级,新手级主要针对术前病人进行基础护理;胜任级则需要具备一些专业技能,如协助术后患者查看心电监护仪。
近年来,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推进的速度已经在加快。截至今年4月,无锡市已有7家市属公立医院覆盖了45个病区共1800余张床位,而在江苏全省,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的试点医疗机构已经有140多家。随着方案的公布,试点即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向全国,具体要求是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至少要确定一到两所三级医院参与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于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来说,免陪照护服务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创新,旨在优化护理模式,整合医疗资源,提升管理效率,特别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重庆一家三级医院通过增加常驻医疗护理员有效补充了护理力量。方案还提出,医疗护理员由医院直接聘用或第三方派遣,纳入试点医院全体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之中。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护理员并非直接受雇于医院,而是和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再被派遣到医院进行工作。
专业培训与日常监督缺一不可,在这两家试点医院,陪护人员不仅要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更要在工作中接受持续的过程性评估。明确护理员的工作内容,由医院做好培训和管理,这是重庆和浙江两家医院试点中摸索出的经验。这两家医院表示,经过“免陪护病房”试点,护理质量有了一定提升。在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试点病房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达到了98%。
现实中,家里一旦有人生病,找医院、找大夫、找护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个过程常常掺杂个人情感。市场并不成熟,部分护工哄抬价格、挑选病人等乱象仍然存在,价格也让很多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4小时“一对一”护工的价格至少在每天300元以上。这次全国扩大的免陪照护试点,核心环节之一就是服务价格的确定。去年,国家医保局表示,“免陪照护服务”暂时不纳入医保,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从试点地区的实践来看,免陪照护服务的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广东为例,该省主推的项目为“一对三”服务,每位患者一天收费140元,如果是“一对一”服务则最高是280元。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的核心问题除了服务质量还有服务价格。东莞市人民医院从去年10月开始试点免陪照护服务,目前的服务价格按照广东省医保局给出的政府定价执行,共分三个等级,一对一服务每日280元,一对二是180元,一对三服务每天收费140元。广东省对于一对一服务的价格设定并没有跟市场定价拉开显著差距,但主推项目一对三服务,每天收费140元,与市场价拉开了差距,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负担。
去年10月,国家医保局设立“免陪照护服务”的价格项目,并明确该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此后,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公布指导价,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定价基本都低于市场价。以四川为例,公立三甲医院一对多护理价为100元一天,公立二乙以下医院,一对多的护理价为一天75元。广东省的定价方案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给出了价格浮动的空间,如果护理员具备医学职称,可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再加收20%。
目前,“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患者需要自行承担费用。对于公众关心的服务定价机制问题,三部门的工作方案指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商医保部门,积极推动完善相关价格政策。免陪照护服务的出现不能排斥其他市场主体的参与。国家医保局曾明确提出,患者或患者家属可自主选择由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也可选择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
到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就有4500万。老龄化加剧,护理人员短缺,这次全国试点的免陪照护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展开的。它既要实现医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又要做到医疗服务减负不减质,让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解脱出来,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