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晚,“苏超”第5轮泰州队主场迎战徐州队。铁杆球迷提前3小时到场支持球队。
“苏超”赛事已持续火爆两个月,热度不减。这项赛事超越了足球竞技本身,成为江苏各地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有力引擎,成为一场“全时赛场、全域主场、全民参与”的发展之争。13个设区市携手冲刺,各县市区联动配合,以“苏大强”之名奋勇争先,交出亮眼成绩单。
这个周末,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抢‘苏超’的票”。6月29日,苏州队对阵扬州队在昆山奥体中心燃情开赛,43617名观众涌入现场,刷新“苏超”上座纪录。据苏州市体育局赛前披露,该场比赛前两轮抢票人数累计达144万人。
4.5万人是昆山奥体中心场馆可容纳观众的上限,但东道主的热情远不止于此。赛前,苏州同里古镇率先宣布,6月28日至30日对扬州市民免票;早在两周前的6月15日,连云港队主场迎战苏州队时,当地提前官宣“跟着‘苏超’游悟空老家”活动,自6月13日至15日,对苏州市民免国有A级景区门票。赛后,常州天目湖景区顺势宣布,从6月22日开始到8月31日,光头游客游玩山水园和南山竹海可免门票。
“苏超”将“全域主场”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片7000余平方米的绿茵场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成为串联城市文旅资源、激活产业潜能、彰显公共服务及文明素质的综合枢纽。淮安创新推出“自驾+赛事+文旅”主题活动,球迷凭票根即可兑换小龙虾、钦工肉圆等美食;连云港为异地球迷开通“零换乘”直通车,定制多条观赛接驳线,让球迷轻松抵达赛场。各主场城市借赛事东风“开门迎客”,整合资源并进行系统化提升,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全域主场”正成为“苏超”火爆出圈的密码之一。社交平台上,“十三妹”变身“超biang龍行龘龘常州”的魔性短视频,宿迁徐州“楚汉争霸”的趣味梗持续刷屏。这些网络热梗转化为“真金白银”,催生新的消费热点:“恐龙妹妹”IP玩偶3天预售破万个;徐州博物馆“汉代金缕玉衣”特展参观人数同比增长380%;宿迁项王故里景区推出“穿越楚汉”沉浸式演出,门票收入增长217%。
随着“苏超”热度越来越高,文旅引流效应不断放大,江苏迎来最热季节。如何在炎炎夏日承接好流量让游客“凉爽一夏”,成为检验“全域主场”建设成效的考题。为提升球迷夏季观赛体验,“苏超”组委会宣布第六轮徐州队对阵南通队、第八轮徐州队对阵扬州队的比赛,均将开球时间调整为19:35。这一细微调整不仅回应球迷需求,也折射出江苏以精细化服务承接文旅热潮、深耕全域主场的眼光与智慧。
场内“降温”,场外“升温”。“苏超”调整开球时间,既让观众在更加惬意的天气里释放激情,也借夜色点燃城市文旅活力:各地延长展馆开放时长、开辟夜游路线等系列活动,持续放大“全域主场”的乘数效应。飞猪数据显示,6月以来,江苏各地过夜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带动酒店、租车、门票等预订量大增,仅江苏省内租车订单量就同比增长超20%。
省级文旅部门主动靠前当好“服务员”,推动各地文旅资源顺畅衔接、游客出行便捷高效、区域发展协同联动,让这场“文旅+体育”的融合竞赛既好看又有生命力。
“苏超”的精彩远不只是足球赛程90分钟的激烈角逐,在“全时赛场,全域主场”理念驱动下,它将赛场激情转化为24小时不间断的消费热潮。各地纷纷出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激活“全时”消费链。南通联动组织“啤酒嘉年华”“足球夜市”等活动,做强“票根经济”;淮安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苏超”引流促销作用;宿迁赛场外的“优品市集”派送4万余份福利,拉动现场零售消费超百万元;常州推出“56789”超值礼包,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显著增长。民间需求与官方供给“双向奔赴”,使“苏超”成为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
“苏超”影响力从赛场延伸到城市的众多消费场景:清晨的早茶经济因球迷出行需求而火爆,扬州9000张早茶惠民券刚放出来5分钟就被抢光。中午的外卖订单因赛事讨论热度激增,美团上涌现应援“苏超”的主题餐饮套餐,各地美食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深夜的宵夜档更是座无虚席,连云港西游盛宴沉浸餐厅巧妙融合蹴鞠表演与赛事直播,带动销量激增超50%。
各地构建起体育经济生态闭环,成功激活流量变现的“乘数效应”。6月15日,无锡队与常州队的对决掀起强劲消费热潮——球场周边餐馆上座率高达150%,无锡小笼包等特色小吃日销量突破5万份,赛事周末酒店平均入住率达92%,精品民宿提前两周被预订一空,赛事日地铁客流量同比增长28%,出租车接单量峰值较平日翻倍。
“苏超”能在江苏点燃消费热潮,硬件上得益于全省完备的商业设施与便捷的交通网络,软件上则依靠“官方搭台、民间唱戏、媒体宣传”的创新模式,城市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从线上电商平台的“苏超”主题促销,到线下商圈的足球元素装饰,从赛事周边产品的热销,到服务消费的升级,“苏超”不仅带来短期消费增长,还通过文化认同与消费习惯的培育,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注入新动能。
6月28日晚,“苏超”第五轮盐城队以2个进球战胜镇江队,暂居积分榜首位。值得关注的是,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深圳后援团专程远道而来为盐城队加油助威,其球衣上印着“有‘盐’在先,‘圳’好追球”标语引人注目。这支队伍中,近40人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高企高管。赛前,他们实地考察了位于建湖县的江苏普渡机器人公司、盐南高新区新石器无人车项目。此次盐城之行,他们是在“一边‘追球’,一边‘追投’”。
赛场上争球,经济上争雄。6月以来,各地纷纷将“苏超”赛事列入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创新构建“赛事核心层—产业关联层—经济辐射层”三级传导机制,撬动全域全时的文旅消费活力。“苏超”比拼的不只是绿茵场上的实力,更是各地以赛事为媒,接稳“发展传球”,答好“经济考卷”的综合能力。淮安打好赛事经济“组合拳”;扬州增强经济工作的针对性、统筹性,持续做旺消费市场;镇江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商业”融合范式,推动情感联结、文化认同产生更多消费黏性和经济能量。
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苏超”赛场之外,经济发展赛道的比拼愈加激烈。常州去年成为省内第五座“万亿之城”,今年1—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9亿元、同比增长4.7%;徐州前5个月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产值正增长,增长面73.7%;淮安去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今年1—5月,403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88.96亿元,超序时进度8.42个百分点。
自“苏超”开赛起,各地组合拳接连落地:南京发布《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十条措施》,淮安推出《推动“品质江苏”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宿迁出台《宿迁市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一系列文件聚焦消费升级与市场活力激发,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经济再攀新高,既看整体布局,也靠具体执行。“苏超”如同一把金钥匙,为各地解锁发展机遇,既给条件资源助力,也给机会检视短板、查找不足。推动“苏超”赛事与发展经济协同并进,既要发挥江苏“散”的优势,也要做好全省“整”的统筹,形成“十三太保各显好身手,闯南走北终是江苏强”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