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下半年怎么走 增量资金持续流入。今年以来,银行板块在多维资金合力助推下热度持续升温。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指出,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银行板块,叠加上市银行盈利或延续筑底修复,继续看好银行股配置价值。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4日,申万银行行业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57%,在31个中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居首。细分板块来看,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涨7.38%、18.81%、15.05%、16.11%。年初至今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1家收涨,青岛银行、兴业银行等13家银行涨幅超过20%。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表示,主动资金对银行重仓比例短期出现边际下降,但长线资金对银行持仓保持高位。从主动型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来看,一季度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对银行重仓比例下降,低配比例略有扩大。整体来看,零售股份行、优质区域行和高股息、低估值、低风险的国有行仍为公募基金主要配置方向。长线资金方面,2025年一季度,社保基金、保险公司权益投资中对银行持仓占比分别为49.23%、27.2%,仓位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1.93个百分点,银行板块受长线资金青睐程度不减。综合考虑市场避险偏好、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公募基金改革等因素,预计二季度银行板块将持续受益增量资金流入。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场内没有明显主线题材,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下移背景下,银行板块作为稳定性强的高股息标的备受青睐。国家队、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公募基金积极配置下,银行板块估值在基本面未见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实现了稳步复苏。个股来看,高股息、低估值的中小银行涨幅好于大行。
华泰证券研究也表示,多维资金助推板块行情,近一年险资、ETF持续买入,公募、外资为新增量。一方面,险资普遍加大红利股配置力度,银行股盈利稳健、股息回报较高,为增持优选。除享受红利收益、资本利得之外,长股投方式可享受并表收益与银保合作生态附加值,配置吸引力较强;中央汇金等资金增持以沪深300为代表的ETF产品,高权重的银行板块持续受益。另一方面,随着公募改革新规落地,当前主动权益基金深度欠配银行板块,考核体系变化有望引导资金配置行为纠偏;中国资产重估与全球资金再配置背景下,外资逐步回归,增量资金有望流入银行板块。
从基本面来看,机构普遍预判下半年息差改善,上市银行业绩将延续筑底趋势。浙商证券研究表示,当前国有大行、优质城商行真实盈利能力较强,预计后续银行核心业务盈利有望企稳,国有行和优质城商行长期盈利能力优势有望继续凸显。
华泰证券研究分析称,预计2025至2027年上市银行业绩逐步筑底回稳,优质区域行韧性更强。负债端,利率持续下行趋势下,银行存款增长或有一定压力。资产端,预计上市银行信贷投放整体稳健,金融投资资产增速高位下行。定价方面,存量定期存款迎集中重定价周期,驱动息差降幅收窄,此前定期占比高的银行更为受益。非息方面,预计债市利率步入震荡区间,去年高基数下,上市银行投资类收益增长仍有压力;银保费率压力逐步消化,中收增速有望自低基数回稳。资产质量方面,预计上市银行账面不良率保持平稳,拨备反哺利润仍有空间,但小微、零售等领域风险仍需关注,预计不良生成仍有波动。
展望下半年,多家机构称继续看好银行股配置价值。中金公司研究指出,中期维度的经营压力倒逼上市银行加快改革步伐,越来越多银行摆脱规模诉求进而兼顾量价险,从核心业务数据、负债成本、信用成本以及最终盈利层面出现积极变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国内银行实际经营和预期的底部进一步夯实,以底线思维、高置信度、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但由于经济环境目前尚未显现强劲复苏特征,因此银行板块内部仍难以全面切换至顺周期品种,继续看好高股息率红利策略。
浙商证券研究建议用牛市思维看待和参与本轮银行股重大级别行情,趋势的力量是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2025年A股风险偏好回升,A股重点推荐经济发达地区的改善型银行,港股关注价值型央企背景银行。张一纬表示,立足增量资金驱动和配置偏好变化,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公募欠配修复,优质城农商行存在结构性机会;二是“中长期资金入市+考核长周期”继续强化银行股红利价值和战略配置;三是主要宽基指数ETF扩容提质,把握成分股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