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 GOODNIGHT
【 せいこじゅうけい| 西湖十景 】
时隔三年,那个让无数中国人流口水的舔屏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即将引来第三季。
单从海报上就能看到喜庆与十足的年味,宣传语“品味中国,品尝人生”更让人感受到美食与文化的融合之美,用美食去探索中华民族的百味人生。
而在杭州,同样有人用美食元素去探索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西湖十景。
不但完美还原了西湖十景的绝美,更从不一样的眼光带你重新品味西湖独特的魅力。
▲苏堤春晓
九百多年前,离开京城南下的苏东坡来到杭州,动用25万人大修西湖,用湖泥修筑出一条长堤,并种满芙蓉杨柳。后人杨周留诗: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苏堤之美,当在春天。春时,泛舟在湖面之上,观岸边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沉醉在绿意盎然的春色之中。
▲曲院风荷
曲院,原为南宋年间酿造官酒的作坊。每到夏日起风时,荷香与酒香四溢,引得文人们来此赏荷品酒,南宋杨万里曾写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别样红”的荷花图景留存至今日,仍是西湖夏日绝景之一。
▲平湖秋月
春花、秋月,皆是古人笔下不可少的美景。宋朝王洧诗云:
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
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一院一楼一树一舟,背靠孤山,前观西湖,上挂一轮圆月,下有波光粼粼的倒影,怪不得白居易当年愿在这白堤之上修建望湖亭,独享这天上人间般的美景。
▲断桥残雪
讲起断桥,脑中便有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上相遇的景象。讲起残雪,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桥面上积雪融化,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有同名诗:
一把长笛奏仙谣,独赏残雪留情梢。
西窗忆雪旧红颜,相思济济没桥帘。
断桥总是带着一丝浪漫的情怀。下周的杭州即将飘雪,也许是观雪难得的好时机。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之美,从南宋伊始,至清朝时,康熙题词立碑,乾隆写诗: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皇帝爷都喜欢的景色,我们老百姓自是无法拒绝。
▲柳浪闻莺
南宋时,此景本位于皇帝的御花园。每当阳春三月,沿湖五里的万株杨柳随风摇曳,浓荫深处传来婉转莺啼,故称之为“柳浪闻莺”: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如今,柳,可能不是当年的那些杨柳,但春天的绿意仍是同样的盎然。
▲三潭印月
作为西湖最具标志性的经典景点,三潭印月的禅境与现在流行的佛系不谋而合。明朝张宁有云:
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
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相对于禅意十足的原景,这幅画中的橙子却最能引起人的食欲,用料之绿,也是贯彻佛系之健康了。
▲双峰插云
双峰即南高峰与北高峰,每当云雾弥漫,峰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有诗云:
南北高峰高持天,两峰相以不相连。
晚来新雨未雨之,时四山云锁二尖。
如今雾霾严重,就算有所谓的云雾弥漫也是两眼一片灰,更是难见双峰的真面目。只能借着这幅画,想象那巍峨壮丽之景了。
▲雷峰夕照
雷峰塔建于五代十国时期,1000多年以来,经历过雷劈、火烧,在民国时期倒塌,后又重建,才有如今的雷峰塔。清代有诗云:
画船萧鼓时来往,绿水春摇荡。
迟迟听彻凤林钟,要看斜阳一抹上雷峰。
孤塔与水光倒映,夕阳似蛋黄般鲜嫩欲滴,不知白娘子还是否留有此处的记忆。
▲集贤亭
集贤亭乃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之一,被称为“西湖边最美的亭子”。亭上有对联:
众说林亭美,湖城绮陌容啸傲;
天成云水乡,景胜新妆亦经纶。
以上十张《西湖十景》出自IN LIGHT美食摄影工作室,作品全是由食物元素摆拍完成,从灵感到施行,从画草图到探讨食材,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2个月的时间。
其造景之逼真、细节之精致、创意之巧妙、食材运用之广泛,无不让深夜君赞叹。
也许在杭州混迹多年,我们早已看腻了近在咫尺的美景;也许因为工作繁忙,我们失去了去游玩景点的闲情逸致。
但总有一些人,用自己的创意与努力再现西湖十景的诗情画意,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策划、摄影: Kang ling
手稿、造型: A ning
摄影助理: Yan yu
友情客串: Xiao que
今
日
互
动
你最喜欢以上哪副作品?
你在其中找到了哪些食材?
杭城深夜食堂原创整理
图片来源:IN LIGHT美食摄影工作室
版权归IN LIGHT美食摄影工作室所有